时间: 2025-05-03 01:5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50:58
寒云压初晓,檐溜如飞瀑。
惊雷下檐来,万瓦鸣枯竹。
长髯不敢卧,起视乱双目。
报言此何祥,众宝归我屋。
细大同茧栗,照耀比灯烛。
又如倾水晶,一扫可数斛。
翁速共罗取,富者人所欲。
长髯尔何痴,妄想堪捧腹。
降包注大雨,是岂诵不熟。
都缘春风老,地远孤花木。
瘴裹荔枝林,东皇意宁足,
骑龙作清明,云间散珠玉。
寒冷的云层压低了初晓的天空,屋檐下的水流如同飞瀑一般倾泻而下。
惊雷在屋檐下轰鸣,万瓦之上发出对枯竹的鸣响。
我那长髯老翁不敢继续睡觉,起身查看眼前的混乱景象。
有人报信说这是什么祥瑞,众多的宝物回到了我的屋中。
细小的栗子和大块的茧子,照耀着比灯烛更明亮。
又如同倾倒的水晶,一扫而去可以数得出几个斛。
老翁急忙一起收集,这些都是富者所渴望的。
长髯的你何必如此痴迷,妄想真让人捧腹大笑。
降下的大雨,这又岂是我所熟悉的诗句。
这都是因为春风的老去,土地遥远只剩孤单的花木。
瘴气笼罩着荔枝树林,东皇的意图是否已满足?
骑着龙来庆祝清明,云间散落着珠玉般的光辉。
作者介绍:郑刚中,字子真,号省斋,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明前夕,正值春季,天气多变,写于风雹交加之时,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与思考。
这首诗写于清明前夕,正值春季,天气多变,风雹交加。诗人通过描绘初晨的寒云、骤降的雷雨,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力量。开篇以“寒云压初晓”引入,描绘出一种压抑而神秘的氛围,接着通过“檐溜如飞瀑”形象地表现出雨水的猛烈。之后,“惊雷下檐来,万瓦鸣枯竹”则通过声响描绘出雷雨来临的紧张气氛。
诗中对于自然的描绘不仅仅是表面现象,更透过“长髯不敢卧,起视乱双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惊慌与不安,仿佛在面对自然的威力时,人的渺小与无助。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财富的思考,“众宝归我屋”暗示着财富的渴望与追求,然而这种追求又被诗人以“长髯尔何痴”嘲讽,表现出对物质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交织,既有对天气变幻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季的雷雨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追求的思考,表达了对财富与物质的反思与讽刺,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寒云压初晓”中的“寒云”指的是什么?
“惊雷下檐来”体现了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诗中提到的“长髯尔何痴”意在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郑刚中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郑刚中更注重于天气的瞬息变化及内心的反应,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国事与个人情感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