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5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5:53
昔在端平际,临朝想老成。
但闻辕固召,不见伏生行。
霜柏无寒暑,朝华有悴荣。
由来天所靳,上寿与高名。
在端平年间,我在朝廷上希望能有老成之人。但只听到辕固的召唤,却没见到伏生的身影。霜打的柏树不分寒暑,早晨的花朵却有凋零和繁荣。自古以来,天命是难以捉摸的,长寿和声名并不一定相伴。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允中,号阮亭,晚号天宁居士,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政治家。他以豪放和沉郁的风格著称,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思考。
此诗写于刘克庄对友人林焕章的悼念之时,抒发了对友人早逝的惋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情景,深刻表现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开篇的“昔在端平际”,将读者带回到一个历史的节点,展现出诗人对那个时期的珍惜与向往。而“但闻辕固召,不见伏生行”,则表现出对当时人杰的期待与失落。诗中反复提及的“霜柏”和“朝华”,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脆弱,喻示着人们在岁月的流逝中,既有辉煌也有凋零。最后一句“上寿与高名”,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思,强调了声名与寿命的相对性。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怀念,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理想的追求,强调了声名与寿命的相对性,蕴含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端平”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年号?
“霜柏”在诗中主要象征什么?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对比刘克庄的《挽林焕章二首》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更为沉郁,抒发对生命和友谊的感慨;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对人生的放纵态度,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人生观。
通过以上内容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刘克庄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