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挽林焕章二首 其一

《挽林焕章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3 19:55:53

诗句

昔在端平际,临朝想老成。

但闻辕固召,不见伏生行。

霜柏无寒暑,朝华有悴荣。

由来天所靳,上寿与高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5:53

原文展示

昔在端平际,临朝想老成。
但闻辕固召,不见伏生行。
霜柏无寒暑,朝华有悴荣。
由来天所靳,上寿与高名。

白话文翻译

在端平年间,我在朝廷上希望能有老成之人。但只听到辕固的召唤,却没见到伏生的身影。霜打的柏树不分寒暑,早晨的花朵却有凋零和繁荣。自古以来,天命是难以捉摸的,长寿和声名并不一定相伴。

注释

  • 端平:宋朝的一个年号,指的是公元1234至1236年。
  • 临朝:在朝廷上任职。
  • 辕固:古代的官职,可能指某位官员。
  • 伏生:指的是著名的儒家学者,强调道德与学问。
  • 霜柏:指的是柏树,象征长寿和坚韧。
  • 朝华:指早晨的花朵,象征年轻和生命的美好。
  • :古意为“囚禁”或“限制”,引申为天命的不可捉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允中,号阮亭,晚号天宁居士,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和政治家。他以豪放和沉郁的风格著称,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克庄对友人林焕章的悼念之时,抒发了对友人早逝的惋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情景,深刻表现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人生短暂的感慨。开篇的“昔在端平际”,将读者带回到一个历史的节点,展现出诗人对那个时期的珍惜与向往。而“但闻辕固召,不见伏生行”,则表现出对当时人杰的期待与失落。诗中反复提及的“霜柏”和“朝华”,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脆弱,喻示着人们在岁月的流逝中,既有辉煌也有凋零。最后一句“上寿与高名”,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思,强调了声名与寿命的相对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在端平际:回忆古代的端平年间,营造出怀旧的氛围。
  2. 临朝想老成:在朝廷上期待能有成熟稳重的人物。
  3. 但闻辕固召:听到某个官员的召唤,表现出对权力的依赖。
  4. 不见伏生行:却没有见到真正有才德的人,反映出对理想的失望。
  5. 霜柏无寒暑:柏树经受风霜,却依然坚韧。
  6. 朝华有悴荣:早晨的花朵有时繁盛有时凋零,象征人生的无常。
  7. 由来天所靳:自古以来命运是难以捉摸的。
  8. 上寿与高名:长寿与声名并非总是相伴,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对比,营造出时间的流逝感。
  • 象征:霜柏象征坚韧,朝华象征生命的短暂。
  • 排比:通过平行结构加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怀念,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理想的追求,强调了声名与寿命的相对性,蕴含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霜柏:象征坚韧与长寿,寓意生命的顽强。
  • 朝华:象征年轻与美好,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天所靳:暗示命运的不可捉摸,强调了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端平”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年号?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霜柏”在诗中主要象征什么?

    • A. 脆弱
    • B. 坚韧
    • C. 美丽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友人的怀念
    • B. 自然景色的描写
    • C. 对国家的忠诚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的《挽林焕章二首》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更为沉郁,抒发对生命和友谊的感慨;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对人生的放纵态度,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人生观。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通过以上内容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刘克庄的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和圣製上巳日 句 其四十四 送铅山周尉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张太傅生日诗 采桑子 丁卯上元灯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西字头的字 冲夜 亡书 包含弯的词语有哪些 见结尾的成语 麥字旁的字 名卿钜公 强奸民意 连势 四近之臣 包含市的成语 灼灼 决一雌雄 舌字旁的字 辛字旁的字 囷仓 滔滔不穷 革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