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5:06
寒云轻重色
佳期当可许,托思望云端。
鳞影朝犹落,繁阴暮自寒。
因风方袅袅,间石已漫漫。
隐映看鸿度,霏微觉树攒。
凝空多似黛,引素乍如纨。
每向愁中览,含毫欲状难。
在这美好的时光里,约定的日子应该能够实现,托寄着思念的情感向云端望去。早晨的鱼影尚且在波光中荡漾,而傍晚的浓阴却让人感到一阵寒意。微风轻轻拂动,烟雾缭绕间,石头的轮廓变得模糊。隐隐约约看到鸿雁飞过,细微之处又感受到树木的茂密。凝视空中,仿佛多了一层黛色,白色的云朵似乎也如绢纱般轻盈。每当我在忧愁中观望,提笔写下的情感却难以表达。
作者介绍:张仲素,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唐代诗歌的绚丽风格与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一个秋冬交替的时节,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到季节变换带来的情感波动,借助云影、水波与自然景致表达了内心的思念与愁苦。
《寒云轻重色》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诗,描绘了诗人在特定时刻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受。全诗通过对云、影、水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开头的“佳期当可许”引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然而随之而来的“托思望云端”则暗示着这种期待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在诗中,诗人通过“鳞影朝犹落”与“繁阴暮自寒”的对比,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化与内心情感的共鸣。早晨的鱼影似乎是生机盎然的,而傍晚的寒意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凄凉。接下来的“因风方袅袅,间石已漫漫”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风的轻柔和时间的流逝,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层次。
最后几句诗中,诗人通过“每向愁中览,含毫欲状难”表达了在愁苦中难以用文字表达情感的无奈,令人感同身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体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思念与愁苦,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内心的情感波动,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憧憬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佳期当可许”是指:
A. 约定的日子
B. 绝望的未来
C. 美好的梦境
D. 远方的旅途
“鳞影朝犹落”中的“鳞影”指的是:
A. 鳞片
B. 鱼影
C. 影子
D. 风景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