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1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15:15
仲春斋居柬程翁紫书
春郊争出游,香山净如沐。
堤回柳眼青,径茁草心绿。
幽轩点易馀,凭阑起遐瞩。
山光落几砚,林翠滋卷轴。
游目趣转深,得心理自足。
缅怀学古人,博观匪尺幅。
既探尼山旨,旁通及乾竺。
何时携笈来,相与共饘粥。
在春天的郊外,人们争相出游,香山像是沐浴过一样干净。堤岸上的柳树青翠欲滴,路径上草木茂盛。幽静的书房里点缀着余韵,倚靠栏杆远望,目光所及,心中悠然。山光映在几上,树林的翠绿滋润着卷轴。游目于此,趣味愈加深厚,心灵自得其乐。缅怀古人,广泛观览,不拘泥于寸尺之间。既探讨尼山的旨趣,亦旁通至乾竺的智慧。何时能携书笈而来,共同分享这美好的时光?
吴锡彤,清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山水风光,抒发对自然和人文的感悟,常常透出对古人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仲春时节,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心中涌起出游的渴望及对友人的思念,故以此诗寄情。
《仲春斋居柬程翁紫书》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诗人通过“春郊争出游,香山净如沐”的开篇,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带给读者一种清新、明朗的感受。接着,诗人用“堤回柳眼青,径茁草心绿”描绘了春日郊外的自然景象,生动而富有层次感。每一句中都蕴含着一种生活的宁静与愉悦,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展露无遗。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盼,尤其是在“何时携笈来,相与共饘粥”一句中,明确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渴望与友人共享这份春日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谊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古文化的追求。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这份美好,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厚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香山”象征什么?
A. 高山
B. 春天的美好
C. 秋天的景色
诗人对朋友的思念通过哪一句体现?
A. 春郊争出游
B. 何时携笈来
C. 游目趣转深
诗中提到的“尼山”是指什么?
A. 一座山
B. 孔子的讲学之地
C. 佛教文化的发源地
比较吴锡彤的《仲春斋居柬程翁紫书》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际间的温暖,但吴锡彤更强调与友人的情感联系,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宁静与对自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