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2:1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2:14:52
振策快秋晴,伽蓝倚翠屏。
看云不留瞬,对竹已忘形。
银地声千载,虹桥拱百灵。
至今钟磬响,如讲净名经。
在秋高气爽的晴天里,我骑着马在禅林寺游览,寺庙依偎在青翠的山屏上。
我静静地看着云朵,不觉间时间已不再流逝,面对竹林,我也忘却了自己。
在这银色的土地上,钟声悠扬,传承了千年;那座虹桥弯弯,仿佛迎接着百鸟齐鸣。
直到如今,寺中的钟磬声依旧响起,宛如在讲述着《净名经》的智慧。
洪适,字自明,号简斋,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主要活动于南宋。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禅宗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思想的领悟。
《禅林寺》创作于洪适游览禅林寺期间,体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此时,宋代正值经济繁荣,文化发展活跃,诗人们普遍追求精神的宁静与和谐。
《禅林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描绘了秋日晴空下的禅寺景致,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佛教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振策快秋晴”便带出了一种轻快的气息,仿佛随着马蹄声,诗人走进了一个宁静的世界。接着,诗人描绘了伽蓝寺庙依偎在青翠的山屏之中,给人一种宁静、秀丽的感觉。
诗中“看云不留瞬”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淡然,似乎在强调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面对竹林,诗人“已忘形”,自我意识的消融,使其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禅宗对自我与自然合一的追求。
后两句则转向了寺庙的声音景象,“银地声千载”形象地描绘了寺庙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而“虹桥拱百灵”则展现了生机盎然的自然,鸟儿的啼鸣仿佛在回应着寺庙的钟声。最后一句“如讲净名经”,将钟磬的声音与佛教经典相联系,展示出禅宗的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佛教文化的结合,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深厚的禅意。
整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升华,体现了佛教的深邃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人通过描绘禅林寺的景致,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诗中的“伽蓝”指的是什么?
A. 高山
B. 寺庙
C. 河流
D. 花园
诗中提到的“净名经”属于哪个宗教?
A. 道教
B. 基督教
C. 佛教
D. 伊斯兰教
诗中的“看云不留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自然的厌倦
C. 对时光流逝的淡然
D. 对生命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