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1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6:37
送二兄入蜀
作者: 卢照邻 〔唐代〕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关山阻隔着客人前行的道路,繁花似锦的城池却如同帝王的庙堂。此中分离依依,却无语相对,只能默默相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写于朋友即将前往蜀地的送别场景,诗中提到的“关山”与“帝王城”象征着行路的艰辛与繁华的对比,表现出对朋友的惋惜与关心。
作者介绍: 卢照邻,唐代诗人,字仲明,号景山,生于大历年间,祖籍扬州。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作品多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盛世,作者的二兄即将入蜀,可能因政治或经济原因,表现出对兄弟的关心与依依不舍。
《送二兄入蜀》是一首表达送别情感的诗作,诗中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两位兄弟在分别时的感受。开篇“关山客子路”生动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关山险阻象征着前行的困难与阻碍,暗示着前路的艰难。而“花柳帝王城”则对比出蜀地的繁华美丽,体现了对二兄即将踏上新征程的期待与祝福。
接下来的“此中一分手”,诗人借助“分手”这一动作,强调了离别的伤感与无奈。最后一句“相顾怜无声”,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在此刻显得格外动人。无言的怜惜和关怀,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尽管言语匮乏,但心灵的共鸣却异常强烈。
整首诗虽然字数不多,却蕴含丰富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旅途与城市的描绘,以及兄弟之间深厚情感的流露,传达出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旅途的美好祝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关山”象征什么?
“相顾怜无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古代,人们十分珍视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卢照邻的《送二兄入蜀》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其兄弟之间深厚的手足亲情。 首句“关山客子路”,是向“二兄”说明前方路途遥远、山峦叠嶂、十分艰险,提醒亲人要多加珍重。古时由长安入蜀,必须经过秦岭太白山、青泥岭和大剑山、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剑门关。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曾清晰描绘了蜀道的艰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虽然剑阁有“天梯石栈相钩连”,却仍旧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最后不得不发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的叹息。 卢照邻这首诗没有细致刻绘,而用“关山”二字概括了蜀道上的艰险,与兄弟惜别的沉重心情却清晰可见。 次句“花柳帝王城”,是指“二兄”出发的地点——长安,繁华似锦,歌舞升华,一派繁华的景象。 这一句与首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长安的“花柳”繁华反衬亲人在艰险的蜀道上将会碰到的孤苦、凄凉,着墨不多,感情却倍显深沉。 三、四句“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是抓取临分手时的瞬间情景的一个细节描写,将兄弟二人依依不舍相互牵挂的惜别情态刻划地细致入微,淋漓尽致。“相顾”二字将相互间情深意切的目光传神地刻绘了出来,一个“怜”字泻出了二人心中只有亲人间才会存在的滔滔挚爱之情,“无声”二字显示了不可名状的离别之恸,颇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意。 诗人在短短四句诗中能够由远及近地刻划双方的心灵,善于节制感情,平衡抑扬,在前两句的对仗中巧含对比的成份,使全诗感情异常深厚浓烈,跌宕起伏,令人感动。 作为抒写骨肉亲情和送别诗来说,《送二兄入蜀》或许并非最上乘之作,但却以其简洁质朴的诗风和语言有力地冲击了宫体诗的形式主义藩篱,给初唐诗坛带来了清新之气,也为后来的盛唐诗歌产生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