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5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54:23
碧天如水夜初凉,
三五蟾光满帝乡。
何处笙歌侵晓漏,
几家砧杵急秋霜。
仙台深闭金茎露,
月殿高悬桂子香。
独抱幽怀浑不寐,
西风雁唳到虚堂。
在清凉的夜空下,碧蓝的天空如同水一般,初秋的夜晚带来丝丝凉意。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这片帝王之乡,宛如三五颗明亮的蟾蜍。哪里传来笙歌声,打破了即将到来的黎明?又有多少户人家在急忙地敲打着砧板,忙于准备秋天的食物呢?仙女的台阶深锁着金色的露水,月宫高悬着散发桂花香气的宫殿。独自抱着幽深的思念,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西风中传来了雁鸣声,回荡在空旷的堂屋里。
作者介绍:高塞,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诗歌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结合,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丙午年中秋之际,诗人借助中秋的月色和秋天的气息,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丙午中秋》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和悠远的情感为基础,展现了中秋之夜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人在描绘碧天、月光、笙歌和家庭生活的同时,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联通过“碧天如水夜初凉”与“三五蟾光满帝乡”的对比,既描绘了中秋的清澈夜空,又隐含着对故土的思念。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笙歌”和“砧杵”的描写,表现出人们在月夜沉醉于音乐或忙碌于生活的场景。接下来的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仙境,表现出人间与天上的对比,月宫的桂香与人间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使得情感愈发深沉。最后两句,诗人独自思念,无法入眠,感受到秋风的凄凉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升华,展现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中秋节的思念主题展开,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怀念,以及在美好夜晚中潜藏的孤独感。
诗词测试:
诗中“碧天如水”形容的是( )
A. 太阳
B. 月亮
C. 夜空
D. 河流
“几家砧杵急秋霜”中“砧杵”指的是( )
A. 乐器
B. 生活工具
C. 诗歌
D. 秋天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乡愁
B. 爱情
C. 战争
D. 自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