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重游栖霞

《重游栖霞》

时间: 2025-05-02 05:58:17

诗句

林麓已尽虎不见,迩来流民所蹂践。

残僧自言昔遭变,藏经埋像犹可唁。

流泉鸣悲雨摧殿,满岩慈相沙汰难。

白盛缀粘或坏面,慧命弗绝如断线。

况我忧患经历遍,见此悲酸尚兢战。

千声万声走出门,门外秋花泣馀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8:17

原文展示

重游栖霞
作者: 周文璞 〔宋代〕

林麓已尽虎不见,
迩来流民所蹂践。
残僧自言昔遭变,
藏经埋像犹可唁。
流泉鸣悲雨摧殿,
满岩慈相沙汰难。
白盛缀粘或坏面,
慧命弗绝如断线。
况我忧患经历遍,
见此悲酸尚兢战。
千声万声走出门,
门外秋花泣馀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栖霞山的凄凉景象。山边的树林已经消失,老虎也难以见到。近来流民破坏了这里的环境。残存的僧人说起往日的变故,藏经和佛像埋藏在地下,依然值得哀悼。潺潺的流水因雨水的冲刷而发出悲鸣,满山的慈悲之心却难以安抚这片土地。曾经辉煌的庙宇或许已破损,智慧的生命如同断线的珠子般难以相连。更何况我自己经历了许多忧患,看到这悲惨的情景仍然感到战栗。千声万声从这扇门外传出,门外的秋花也在默默流泪。

注释

  • 林麓:山边的树林。
  • 虎不见:老虎已经消失,指自然环境的荒芜。
  • 流民:因战乱或灾害而流离失所的人。
  • 残僧:幸存的和尚,指岁月变迁中留下的僧人。
  • 藏经埋像:藏有经典的经书和佛像被埋藏,暗示文化和信仰的破坏。
  • 流泉鸣悲:流水声因悲伤而响起。
  • 慈相:慈悲的面目。
  • 慧命:智慧的生命。
  • 兢战:小心谨慎且感到害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宋代诗人,以诗风清新、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关注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深度。

创作背景
《重游栖霞》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人重游昔日的栖霞山,看到这里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凋零,感慨万千。诗中反映了战乱对社会和自然的破坏,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与伤感。

诗歌鉴赏

《重游栖霞》是一首情感丰富且内涵深邃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现了栖霞山昔日的宁静与美丽与如今的荒凉对比,以此引发对历史的沉思。诗中的意象清晰而生动,树林的消失、老虎的踪迹、流民的肆虐,构成了一幅悲惨的画面,令人心生怜悯。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残僧的描写,进一步揭示了文化的衰败与信仰的失落。藏经和佛像的埋藏象征着传统文化的消逝,而流泉的悲鸣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深切忧虑。最后,诗人表达了个人的经历与感受,忧患与战栗交织,形成了情感的高潮。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情感层次鲜明,因而更加打动人心。诗人在伤感中仍然保有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人性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林麓已尽虎不见:山边的树林消失了,老虎也难以见到,表现出自然环境的恶化。
  2. 迩来流民所蹂践:流民的涌入使得这片土地遭到严重破坏。
  3. 残僧自言昔遭变:幸存的和尚回忆起曾经的动乱,暗示历史的变迁。
  4. 藏经埋像犹可唁:藏有经典的经书和佛像被埋藏,令人痛心。
  5. 流泉鸣悲雨摧殿:流水的声音因雨水而显得悲伤,暗示庙宇的毁坏。
  6. 满岩慈相沙汰难:满山的慈悲之心难以安抚这片受创的土地。
  7. 白盛缀粘或坏面:曾经辉煌的庙宇或许已经破损,象征着文化的衰退。
  8. 慧命弗绝如断线:智慧的生命如同断线的珠子般难以相连,暗示信仰的中断。
  9. 况我忧患经历遍:我经历了许多的忧患,更加感受到悲伤。
  10. 见此悲酸尚兢战:看到这一切的悲惨,仍然让人感到恐惧。
  11. 千声万声走出门:耳边传来无数的声音,暗示外界的动荡。
  12. 门外秋花泣馀泫:门外的秋花在垂泪,象征着悲伤与凋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智慧的生命比作断线的珠子,生动形象。
  • 拟人:流泉鸣悲,赋予自然以人类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栖霞山的重游,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自然的毁灭与文化的衰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忧虑,情感深邃,思想厚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麓:象征自然与生命的和谐。
  • 流民:代表社会动荡与人间苦难。
  • 残僧:象征着信仰的残余与文化的衰败。
  • 藏经埋像:暗示文化和信仰的消失。
  • 流泉:表现出自然的悲鸣与无奈。
  • 秋花:象征着凋零与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林麓已尽”的意思是:
    A. 森林恢复
    B. 森林消失
    C. 森林繁茂

  2. “流民所蹂践”中“蹂践”的意思是:
    A. 保护
    B. 踏破
    C. 赞美

  3. 诗中提到的“藏经埋像”主要指:
    A. 书籍
    B. 佛教文化的消失
    C. 传统艺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和社会动荡的关注。
  • 李白的《庐山谣》:描绘自然的美与人间的伤感。

诗词对比

  • 比较周文璞的《重游栖霞》和李白的《庐山谣》,可以发现两者都关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但周文璞更多地反映了历史的悲剧与忧伤,而李白则独享自然之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陶咏三良 孙巨源 吉祥寺僧求阁名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次韵詹适宣德小饮巽亭 春帖子词 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 太皇太后阁六首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待月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道合志同 鹿字旁的字 簸扬糠秕 包含副的词语有哪些 门单户薄 龙字旁的字 能士 五经库 淫心匿行 气字旁的字 危言危行 星驰电发 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二字旁的字 治安 玄鸟氏 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