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2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21:40
浊浪喧豗后逐前,十三铁索一桥悬。
漫思当日风霜厉,尽历沧桑数百年。
流已减,水犹寒,御碑读罢感千端。
利民经久一言出,后世宏篇只等闲。
浊浪滚滚喧嚣,向前奔流,十三条铁索架起一座桥。
回想当年的风霜与艰辛,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变迁。
河水已减,水流依然寒冷,站在碑前读罢,感慨万千。
为民谋利的事业历久弥新,一篇宏伟的诗篇却显得平常无奇。
蔡淑萍,出生于20世纪,活跃于当代诗坛。她的诗作常常关注历史与现实,表达对社会变迁的思考与感慨。她的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常用简练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情感。
《鹧鸪天 其二 泸定桥》创作于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泸定桥是历史上著名的桥梁,承载了许多历史故事。诗人在写作时,意在表达对泸定桥及其背后历史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泸定桥的壮丽与历史,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关注和思考。开篇以“浊浪喧豗”引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使人感受到河流的奔腾和桥梁的巍峨。“十三铁索一桥悬”则通过具体的景象,展现了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接下来的“漫思当日风霜厉”让人联想到历史的艰辛,诗人回顾了桥的历史,似乎在思考着它所经历的风雨沧桑。
“流已减,水犹寒”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水流虽减,但仍然寒冷,象征着历史的沉重和现实的冷酷。诗人在碑前沉思,内心感慨万千,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利民经久一言出”则传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强调为民服务的重要性。而“后世宏篇只等闲”则有些讽刺意味,指出后代对历史的忽视和对伟大成就的不珍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敬仰,也有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观和社会责任感。
本诗通过对泸定桥的描绘,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类的奋斗。诗人以桥为媒介,探讨了历史的意义和为民服务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浊浪喧豗”中的“浊浪”指的是什么?
诗中“流已减,水犹寒”想表达什么?
诗中的“后世宏篇只等闲”意指什么?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者都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多的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更关注社会和历史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