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3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38:45
原文展示:
过瑞洪 其二 蒋士铨 〔清代〕 三龄栖托八龄归,墓祭深惭报礼微。奉母何曾陈鼎俎,衔哀今已脱麻衣。九原酬德心无尽,双敕貤封愿敢违。空剩儿时两行泪,重来兼恸失慈帏。
白话文翻译:
三岁时寄养在外,八岁才回家,墓前祭拜时深感自己对先人的报答微薄。从未有机会为母亲准备丰盛的祭品,如今脱去丧服,心中仍充满哀伤。在九泉之下报答父母的恩德,心中愿望无尽,朝廷的双敕封赏,我怎敢违背。如今只剩下儿时的两行泪水,再次来到这里,更加悲痛失去了母亲的庇护。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1725-1784),字心余,号梅谷,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蒋士铨在祭祀先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先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未能尽孝的愧疚之情。诗中透露出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朝廷封赏的敬畏,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未能尽孝的愧疚。诗中“三龄栖托八龄归”一句,既说明了诗人幼年的经历,也暗示了他对家庭的渴望和对亲情的珍视。“墓祭深惭报礼微”和“奉母何曾陈鼎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对先人的愧疚和对母亲的思念。最后两句“空剩儿时两行泪,重来兼恸失慈帏”,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母亲庇护的失去和对过去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未能尽孝的愧疚,以及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对失去的悲痛。诗中透露出对朝廷封赏的敬畏和对过去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三龄栖托八龄归”指的是什么? A. 诗人三岁时被寄养在外,八岁才回到家中。 B. 诗人三岁时失去母亲,八岁才找到父亲。 C. 诗人三岁时开始读书,八岁才完成学业。 D. 诗人三岁时开始写作,八岁才发表作品。
诗中“墓祭深惭报礼微”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先人的怀念。 B. 对未能尽孝的愧疚。 C. 对母亲的思念。 D. 对朝廷的敬畏。
诗中“奉母何曾陈鼎俎”中的“鼎俎”指的是什么? A. 丰盛的祭品。 B. 珍贵的书籍。 C. 美丽的花园。 D. 高大的建筑。
诗中“衔哀今已脱麻衣”中的“麻衣”指的是什么? A. 丧服。 B. 官服。 C. 便服。 D. 军服。
诗中“九原酬德心无尽”中的“九原”指的是什么? A. 地下。 B. 高山。 C. 平原。 D. 河流。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