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瑞洪 其二

《过瑞洪 其二》

时间: 2025-05-06 19:38:45

诗句

三龄栖托八龄归,墓祭深惭报礼微。

奉母何曾陈鼎俎,衔哀今已脱麻衣。

九原酬德心无尽,双敕貤封愿敢违。

空剩儿时两行泪,重来兼恸失慈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38:45

原文展示:

过瑞洪 其二 蒋士铨 〔清代〕 三龄栖托八龄归,墓祭深惭报礼微。奉母何曾陈鼎俎,衔哀今已脱麻衣。九原酬德心无尽,双敕貤封愿敢违。空剩儿时两行泪,重来兼恸失慈帏。

白话文翻译:

三岁时寄养在外,八岁才回家,墓前祭拜时深感自己对先人的报答微薄。从未有机会为母亲准备丰盛的祭品,如今脱去丧服,心中仍充满哀伤。在九泉之下报答父母的恩德,心中愿望无尽,朝廷的双敕封赏,我怎敢违背。如今只剩下儿时的两行泪水,再次来到这里,更加悲痛失去了母亲的庇护。

注释:

  • 三龄栖托:指三岁时被寄养在外。
  • 八龄归:指八岁时回到家中。
  • 墓祭:在墓前进行的祭祀。
  • 报礼微:指对先人的报答微薄。
  • 奉母:侍奉母亲。
  • 陈鼎俎:指准备丰盛的祭品。
  • 衔哀:心中充满哀伤。
  • 脱麻衣:脱去丧服,表示丧期结束。
  • 九原:指地下,九泉之下。
  • 酬德:报答恩德。
  • 双敕貤封:朝廷的双重封赏。
  • 愿敢违:指不敢违背朝廷的封赏。
  • 慈帏:母亲的庇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1725-1784),字心余,号梅谷,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蒋士铨在祭祀先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先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未能尽孝的愧疚之情。诗中透露出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朝廷封赏的敬畏,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未能尽孝的愧疚。诗中“三龄栖托八龄归”一句,既说明了诗人幼年的经历,也暗示了他对家庭的渴望和对亲情的珍视。“墓祭深惭报礼微”和“奉母何曾陈鼎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对先人的愧疚和对母亲的思念。最后两句“空剩儿时两行泪,重来兼恸失慈帏”,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母亲庇护的失去和对过去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龄栖托八龄归”:诗人三岁时被寄养在外,八岁才回到家中,这一句概括了诗人幼年的经历。
  • “墓祭深惭报礼微”:在墓前祭祀时,诗人深感自己对先人的报答微薄,表达了愧疚之情。
  • “奉母何曾陈鼎俎”:诗人从未有机会为母亲准备丰盛的祭品,这一句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未能尽孝的愧疚。
  • “衔哀今已脱麻衣”:诗人脱去丧服,心中仍充满哀伤,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九原酬德心无尽”:诗人希望在九泉之下报答父母的恩德,这一句表达了对父母的深切怀念和对恩德的感激。
  • “双敕貤封愿敢违”:诗人不敢违背朝廷的双重封赏,这一句表达了对朝廷的敬畏和对封赏的感激。
  • “空剩儿时两行泪”:诗人如今只剩下儿时的两行泪水,这一句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重来兼恸失慈帏”:诗人再次来到这里,更加悲痛失去了母亲的庇护,这一句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失去的悲痛。

修辞手法:

  • 比喻:“空剩儿时两行泪”中的“两行泪”比喻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对仗:“三龄栖托八龄归”和“墓祭深惭报礼微”中的“三龄”与“八龄”,“墓祭”与“报礼”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衔哀今已脱麻衣”中的“衔哀”拟人化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未能尽孝的愧疚,以及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对失去的悲痛。诗中透露出对朝廷封赏的敬畏和对过去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龄栖托八龄归”:通过年龄的对比,形成时间流逝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 “墓祭深惭报礼微”:墓祭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未能尽孝的愧疚。
  • “奉母何曾陈鼎俎”:鼎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未能尽孝的愧疚。
  • “衔哀今已脱麻衣”:麻衣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九原酬德心无尽”:九原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深切怀念和对恩德的感激。
  • “双敕貤封愿敢违”:双敕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敬畏和对封赏的感激。
  • “空剩儿时两行泪”:两行泪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重来兼恸失慈帏”:慈帏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失去的悲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三龄栖托八龄归”指的是什么? A. 诗人三岁时被寄养在外,八岁才回到家中。 B. 诗人三岁时失去母亲,八岁才找到父亲。 C. 诗人三岁时开始读书,八岁才完成学业。 D. 诗人三岁时开始写作,八岁才发表作品。

  2. 诗中“墓祭深惭报礼微”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先人的怀念。 B. 对未能尽孝的愧疚。 C. 对母亲的思念。 D. 对朝廷的敬畏。

  3. 诗中“奉母何曾陈鼎俎”中的“鼎俎”指的是什么? A. 丰盛的祭品。 B. 珍贵的书籍。 C. 美丽的花园。 D. 高大的建筑。

  4. 诗中“衔哀今已脱麻衣”中的“麻衣”指的是什么? A. 丧服。 B. 官服。 C. 便服。 D. 军服。

  5. 诗中“九原酬德心无尽”中的“九原”指的是什么? A. 地下。 B. 高山。 C. 平原。 D. 河流。

答案:

  1. A
  2. B
  3. A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的《相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蒋士铨的《过瑞洪 其二》与杜甫的《望岳》: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但蒋士铨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能尽孝的愧疚,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选》:收录了蒋士铨的多首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
  • 《古诗十九首》:收录了多首经典的古诗,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宣义里舍冬暮自贻 欹枕 擢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 初还京师寓止府署偶题屋壁 送张逸人 投所知 忝官谏垣明日转对 宜春再访芳公言公幽斋写怀叙事,因赋长言 读前集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敝綈恶粟 門字旁的字 包含嫩的词语有哪些 化油器 龠字旁的字 角羁 降诞 钓利 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层出不穷 狐裘蒙茸 牛字旁的字 违条 目断飞鸿 里字旁的字 怡志养神 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