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5:0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06:40
荣辱又荣辱,一何翻与覆。
人生百岁中,孰肯死前足。
玄鬓忽如丝,青丛不再绿。
自古争名徒,黄金是谁禄。
荣与辱交替,真是翻覆不定。
在短暂的百年人生中,谁愿意在未老之前就满足呢?
黑发转瞬即逝,青翠的草木再也不会复绿。
自古以来争名的,黄金又算得什么福禄?
澹交,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名利的淡漠态度,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人生哲学的探讨。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与名利纷争并存,诗人通过个人的感悟,反映出对荣华富贵的无奈与对人生短暂的深切思考。
《效古》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中充满了对人生荣辱、名利的深刻反思。开篇即以“荣辱又荣辱”引入,表明人生如戏,荣与辱交替无常,令人难以把握。接着,诗人通过“人生百岁”来强调人生的短暂,提出了“孰肯死前足”的问题,质疑人们在生前是否能够真正满足于现状,暗示人们在争名夺利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生活的本质。诗中“玄鬓忽如丝”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表现出对青春流逝的感慨。而“青丛不再绿”则寓意着一旦失去,再难复得,进一步深化了时间流逝的主题。
最后一句“自古争名徒,黄金是谁禄”更是将主题推向了高潮,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那些追求名利的人,质疑黄金的价值与意义,强调名利的虚幻与无用。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力量,情感上真挚而深沉,展示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整首诗以对生死、荣辱的思考为主要内容,强调人生短暂,名利虚幻,主张应对生命的流逝保持清醒与淡然。
诗中“荣辱又荣辱”是什么意思?
诗句“孰肯死前足”传达了什么情感?
“黄金是谁禄”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