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早春山中 其一

《早春山中 其一》

时间: 2025-05-03 21:26:21

诗句

空濛山翠湿乌纱,逗密穿深一径斜。

谁画秋厓满头雪,石坛倚竹看梅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26:21

原文展示

空濛山翠湿乌纱,逗密穿深一径斜。
谁画秋厓满头雪,石坛倚竹看梅花。

白话文翻译

在朦胧的山色中,翠绿的湿气缭绕着乌纱帽,
我沿着蜿蜒的小路,穿过浓密的树木,走得有些斜。
是谁在秋天的山崖上画了满头的白雪?
我倚靠在石坛上,静静地欣赏梅花的盛开。

注释

  • 空濛:形容模糊、朦胧的样子。此处用来描绘山间的迷雾。
  • 乌纱:指乌色的纱帽,常为文人或士人的服饰。
  • 逗密:形容树木浓密,光线被遮挡。
  • 秋厓:指秋天的山崖。
  • 石坛:指用石头筑成的平台,常用来休息或观景。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质。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被文人墨客所咏颂。
  • 秋厓:山崖之景,常见于古诗词中,用以表现自然景观的宏伟与诗人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于北宋,精通诗、词、文,风格清新脱俗,擅长山水诗。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早春之际,诗人置身于山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自然的美好,反映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早春山中 其一》是一首描写春天初至的山中景色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空濛山翠”展现了春天的朦胧和湿润,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诗人用“逗密穿深一径斜”来描绘自己在山中行走的情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接着,诗人抛出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问题:“谁画秋厓满头雪”,这句话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感叹,也可能暗含着对人事变迁的思考。秋天的山崖上为何会有白雪,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最后一句“石坛倚竹看梅花”,展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情态,梅花的盛开又引发了他对高洁品性的向往与赞美。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空濛山翠湿乌纱:描绘了春天的山色和诗人自己的装束,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湿润的氛围。
  2. 逗密穿深一径斜:诗人蜿蜒而行,展现出一种悠闲的心境,同时也暗示了路途的曲折。
  3. 谁画秋厓满头雪:提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问题,引发读者思考时间与自然的关系。
  4. 石坛倚竹看梅花:诗人静坐于石坛,观赏梅花,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秋厓满头雪”,将雪比作秋天的装饰,增添了画面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翠: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体现了诗人的志向与品格。
  • :象征纯洁与冷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乌纱”指的是什么?

    • A. 白色的帽子
    • B. 乌色的纱帽
    • C. 绿色的帽子
  2. “谁画秋厓满头雪”中,秋厓指的是什么?

    • A. 山崖
    • B. 河流
    • C. 平原
  3.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了什么?

    • A. 美丽
    • B. 高洁与坚韧
    • C. 丰收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但更强调宁静与孤独。
  • 孟浩然《春晓》:以春天的到来为主题,抒发了对春日的喜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陵上李公垂侍郎 李节度平虏诗 江行二首 忆家二首 客中有感 友人山中梅花 宫人入道 送景玄上人还山 送源中丞使新罗(一作姚合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褂儿 得以 卜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身边人 马毛蝟磔 游骑无归 彩轿 无上上品 黄字旁的字 通家之好 崖岸卓绝 行旃 牛字旁的字 双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