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24
木兰花/玉楼春
作者: 张先 〔宋代〕
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草树争春红影乱。一唱鸡声千万怨。
任教迟日更添长,能得几时抬眼看。
整首诗的意思是:人们都怜惜这美好的花和明亮的月亮,但花开月圆时人却又分散了。快乐的情感随远去的云彩而消失,往昔的事情就像幽梦一样已经断绝。草木争相绽放,红色的影子错落不齐。鸡鸣声中充满了怨恨,无论太阳再迟再长,能有几次机会抬头去看呢?
典故解析:
在古代诗词中,花和月常常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情感,常用于抒发离愁别绪。此诗通过花月的意象,引出人们的思念与怅惘。
作者介绍:
张先,字公权,号良庵,北宋时期的词人,作品多涉及离愁别绪,风格婉约,常有细腻的情感描写。
创作背景:
诗作出现在一个可能的离别时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以及对友情或爱情的思念。
这首《木兰花/玉楼春》通过对花月的描写,勾勒出一种美丽而又短暂的场景,随即转入对人间离散的感慨。开头的“人意共怜花月满”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美好的氛围,仿佛大家都在共同欣赏这份美丽,然而接下来的“花好月圆人又散”则突显出一种悖论,令人感到欣喜的同时又带来愁苦。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欢情”和“幽梦”,将时间的流逝和过往的美好一一抹去,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的意象鲜明,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尤其是“草树争春红影乱”,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也暗示出人间的繁华与无常。最后一句“能得几时抬眼看”更是引人深思,暗示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难以停下脚步去欣赏身边的美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和表现力。例如“欢情去逐远云空”中,“欢情”和“云空”形成对比,表现出情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花月”的意象象征什么?
a) 困惑和迷茫
b) 美好和团圆
c) 伤痛和遗憾
“往事过如幽梦断”中的“幽梦”指的是什么?
a) 现实的生活
b) 美好的回忆
c) 未来的希望
诗中“能得几时抬眼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c) 对离别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先的《木兰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感慨,但张先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