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3:11
秋日田家杂咏
作者: 黄燮清 〔清代〕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
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
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
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
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
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
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
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
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
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在八九月的西风中,秋天的云彩在地面上堆积成黄。辛苦耕作的田地已经丰收,正是时候准备储藏粮食。割稻子必须及时,以免遭受雨雪的伤害。农民整年辛劳,到了这个时候希望能有所回报。默默耕作保持生计,才会有几个月的粮食。可怜那些豪华公子,吃着白米饭却厌倦了美味佳肴。他们安坐不动,丧失了劳动能力,欲望却毒害着他们的内心。岂能知道百姓的辛苦,那每一粒米都是珍贵的。住在园里的知道风月,住在乡野的知道星霜。你看收获稻谷的时节,粒粒米饭都是香甜的。
作者介绍:
黄燮清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社会的不满。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擅长描绘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秋季,正是农民收获的时节,反映了作者对勤劳农民的同情和对享乐阶层的讽刺。通过描述农民的辛勤劳作及其获得的微薄回报,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和对财富的思考。
《秋日田家杂咏》以秋天的收割时节为背景,描绘了农民辛勤耕作后收获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艰辛的深切体悟。全诗以西风、秋云为引子,营造出浓厚的秋日氛围,揭示了农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的辛酸与无奈。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农民与富裕阶层的生活差异,尤其是对“豪华子”的批判,表现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反感。
作者用“粮”字道出了农民辛勤付出的成果,反映了他对劳动的尊重与对粮食的珍视。此外,诗中对“颗米皆琳琅”的描绘,寓意着每一粒米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晶,承载着他们的汗水与希望。整首诗在抒发对农民生活的同情时,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勤劳农民的尊重与同情,同时对奢华生活的批判,反映出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思考。诗人通过田家生活的描绘,强调了劳动的意义和农民的价值,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深刻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作者在诗中批判了什么样的人?
“颗米皆琳琅”中的“琳琅”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