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分司卒至富池

《分司卒至富池》

时间: 2025-08-01 04:44:23

诗句

疲兵喜离九江城,且报新篁长数茎。

未问主人先问竹,要分吟屋听秋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04:44:23

原文展示:

分司卒至富池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疲兵喜离九江城,
且报新篁长数茎。
未问主人先问竹,
要分吟屋听秋声。

白话文翻译:

疲惫的士兵高兴地离开九江城,
顺便告知新长出的竹子几根。
未曾询问主人先询问竹子,
要在吟唱的屋子里听听秋天的声音。

注释:

  • 疲兵:疲惫的士兵。
  • 九江城:指江西省的九江,地理位置重要。
  • 且报:顺便告诉、报告的意思。
  • 新篁:新长出的竹子。
  • 未问主人:还没问主人。
  • 分吟屋:分开吟唱的房间。
  • 秋声:秋天的声音,通常指秋风、秋雨或自然界的声音。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竹子的描写,体现了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与灵活,常常被文人所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精通诗词,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士兵离开战场后,表达了士兵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在经历了战争的疲惫之后。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士兵在离开战场后的愉悦心情,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诗的前两句,士兵的疲惫与离城的喜悦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竹子作为诗中重要的意象,象征着生命力和坚韧,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士兵未问主人而首先询问竹子,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对生活的热爱,意在追求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听取秋天的声音,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生活及友情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疲兵喜离九江城:士兵们疲惫但心情愉悦地离开了九江城,暗示对战争结束后的渴望。
    • 且报新篁长数茎:顺便告诉别人,竹子又新长了几根,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未问主人先问竹:士兵未先问主人,而是关注竹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 要分吟屋听秋声:希望能在吟唱的房间里听听秋天的声音,表达对宁静和自然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竹子拟人化,表现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竹子: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 士兵:象征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疲兵”指的是: A. 疲惫的士兵
    B. 快乐的士兵
    C. 年轻的士兵

  2. 诗中提到的“新篁”指的是: A. 新长的竹子
    B. 新长的树木
    C. 新长的花草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竹子的赞美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董嗣杲《分司卒至富池》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甫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与人民的忧虑,而董嗣杲则强调个人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诗词选集《宋诗三百首》
  • 研究诗人董嗣杲的论文与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虞美人 愁来都不是 虞美人 乙未中秋不见月 虞美人 虞美人 虞美人 见《金陵词钞》 虞美人 虞美人 元夕 虞美人 晚春雨夜 虞美人 虞美人 残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过饰非 足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结草之固 会徽 汗出洽背 退落 言字旁的字 包含欺的成语 麦字旁的字 投间抵隙 长城万里 龍字旁的字 包含换的词语有哪些 梜椤 包含殡的词语有哪些 引申 家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