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0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6:37
古意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山中有流泉,洗耳今无人。
树队互蒙密,鸟语交昏晨。
谁能观大运,达此秋与春。
生意自尔蕃,叶叶分光新。
藤蔓附女萝,兰茝披荒榛。
兴言混栖托,随迹安可伸。
悲哉倦游子,感寓徒酸辛。
荣枯了不计,老大将迫身。
潸然眼中泪,堕此衣上尘。
所耽轩裳故,殊失烟霞亲。
在山中有潺潺的流水,耳朵洗涤在此处却无人倾听。
树木成行,互相遮挡得严密,鸟儿的鸣叫在昏晨时交织。
谁能观察到宇宙的变化,能够理解这秋天与春天的交替。
生机自会繁茂,树叶一片片地散发出新的光泽。
藤蔓依附在女萝上,兰花和茨菇长在荒芜的林地上。
谈兴飞扬,混沌中栖息,随意的踪迹又如何能伸展?
哀伤啊,疲惫的游子,感慨的情怀只能徒增酸辛。
荣华与枯萎已不再计较,年老将要逼近身边。
泪水潸然落下,沾染在衣衫上尘土。
所迷恋的还是那华美的装束,却失去了与烟霞相亲的情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雅致,常表现出自然情怀及人生感慨。他的作品多融入个人的思考与哲理,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古意》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山中环境,作者在自然中感受到生命的流转与人世的无常,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古意》体现了董嗣杲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写了清幽的山中流水,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氛围,反映出诗人渴望与自然亲近的心情。接着,诗人通过描写树木的茂盛与鸟儿的鸣叫,表现出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美。
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对人生的感慨逐渐显露。诗中提到“悲哉倦游子”,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疲惫与无奈,感受到生活的酸辛与孤独。这种情感在最后以“潸然眼中泪”达到高潮,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与人生的感慨相结合,既有对生命的赞美,也有对生存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流泉”象征什么?
A. 喧闹
B. 寂静
C. 忧伤
D. 欢快
“悲哉倦游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疲惫与无奈
C. 自信
D. 幸福
“荣枯了不计”意指什么?
A. 只关注荣华
B. 忽视生命的变化
C. 关注内心
D. 只关注衰败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