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7:5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7:50:08
我从洞庭湘水入江处,
西南直到湘水源。
青山不断一千里,
两岸腾掷蛟龙骞。
卸帆日夕湘山麓,
侧岭横峰堆簇簇。
妙明塔高山四围,
玉立千盘裹山腹。
湘江如带横腰去,
潋滟江风明雪縠。
漫山春木斗青红,
窈窕僧房半修竹。
昔游一别今几载,
涧草岩花岁时改。
春深灵雨钵龙归,
日暮颠风铃鹁在。
我欲从僧营一椽,
老僧与我同羁缠。
有身长住岂云达,
无田不退宁非贪。
松花开落薜荔庵,
山橦布熟溪毛甘。
世缘不深道力薄,
山中龙象吾其惭。
我从洞庭湖的湘水进入江边,
一路向西南走到湘水的源头。
青山绵延一千里,
两岸像腾飞的蛟龙般骞跶。
在湘山麓卸帆的日子渐渐落幕,
侧岭和横峰堆积成簇。
妙明塔高耸在四周的山中,
如同玉立的千盘包裹着山腹。
湘江如带横贯而去,
江风轻拂,水面如雪纱般明亮。
漫山的春木争奇斗艳,
优雅的僧房半掩在修竹间。
往昔游玩一别已过了多少年,
涧草岩花在岁月中不断更替。
春深时灵雨如钵,龙又归,
日暮时颠风铃声鹁在耳边。
我想在僧营中住下一间,
老僧与我同在这里缠绵。
有身体长住又岂能抵达,
无田不退宁非贪婪。
松花开落于薜荔庵,
山橦布熟透溪毛甘。
世间缘分不深道理薄,
在山中龙象让我感到惭愧。
王拯,清代诗人,生于1730年,卒于1792年。他在诗词创作上继承了唐诗的传统,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并在诗中融入个人情感和哲思。
本诗写于王拯游历湘山寺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描绘的湘山风光和老僧的生活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登湘山寺浮图绝顶》是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线,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古诗。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湘山的秀丽与宁静。首联以“我从洞庭湘水入江处”开篇,立即引入了自然景观的广阔视野,表现了诗人从江边出发,向着湘水源的探索之旅。接下来的几联则通过对青山、江水、塔楼、僧房的描绘,展现了湘山的壮丽与恬静。
尤其是“湘江如带横腰去,潋滟江风明雪縠”一句,展现了湘江的流动与生机,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意境。此外,诗中不乏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如“昔游一别今几载”,在自然的变迁中,诗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对过往的追忆。
末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僧人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体现出一种超脱与淡泊的哲学思考。这种对自然与内心的结合,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景物的描绘,更是情感与思想的交融。
全诗通过对湘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观念。
王拯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湘江如带”是用来形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