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1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0:18:18
送王监簿民瞻南归
潮头打云云不留,
月波泼窗窗欲流。
夜寒报晴岂待晓,
天公端为卢溪老。
卢溪在山不知年,
卢溪出山即日还。
黄纸苦催得高卧,
青霞成癖谁能那。
诏谓先生式国人,
掉头已复烟林深。
路旁莫作雨疏看,
老儒不用橐中金。
当潮水拍打着云朵,仿佛没有留下一丝痕迹。月光如水般倾泻在窗前,似乎要流淌出去。夜晚寒冷的气候预示着天晴,难道不需要等到拂晓?天公只为卢溪的老者而安排。卢溪在山中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卢溪一旦出山便要返回。黄纸的催促让我不得不高卧,青霞的诱惑又有谁能抵挡?朝廷称您为国之良才,但您掉头却已深陷烟林。路旁不必再看那稀疏的雨,老儒子不需依赖钱包里的金钱。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语言简洁明快。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于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常有哲理思考。
此诗写于杨万里送别友人王监簿民瞻南归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纷扰的反思。
杨万里的《送王监簿民瞻南归》是一首极具情感和哲理的送别诗。全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观察力。开篇以“潮头打云云不留”引入,描绘了潮水拍打云朵的情景,生动呈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瞬间的消逝,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生的无常。接着,诗人通过“月波泼窗窗欲流”的描写,展示了夜色下的宁静与流动,流露出诗人对于友人归途的惦念与思考。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夜寒报晴岂待晓”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尤其是提到“卢溪在山不知年”,将隐士的生活与现实的复杂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无奈。“黄纸苦催得高卧”,则是对繁忙现实的无奈感叹,而“青霞成癖谁能那”则表现了人心对美好理想的执着与追求。
整首诗以对话的形式,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深邃的哲理。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沉的人生感悟,杨万里将送别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使得这首诗在送别之余,更具哲理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友人的送别,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卢溪”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隐逸生活
C. 国家利益
D. 社会纷扰
填空题:诗中“黄纸苦催得高卧”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无奈。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青霞成癖”说明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意。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