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7:19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子壮秪觉幼,子学秪觉迟。
二子忽颀然,语离又作悲。
今年来官下,二子暂我随。
悬知住不久,且复相从嬉。
鹤书自天降,槐花呼汝归。
伯也恐我愁,愿留不忍辞。
仲也惨不释,飞鸣思及时。
岂有凤将雏,雏长禁其飞。
决焉遣还家,一笑更不疑。
傍人怪无泪,泪入肝与脾。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两个儿子的深切关怀与不舍。诗中提到,两个儿子虽然长大,却依然显得幼稚,学习的进展也缓慢。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儿子突然长高了,离别时又让人感到悲伤。今年他们跟随我来到官府,暂时陪伴我。我知道这种日子不会太久,趁着现在,我们欢聚一堂。突然收到来自天上的鹤信,槐花也在呼唤他们回家。大儿子担心我会忧愁,想要留下来不忍心离去;小儿子则表现得十分难过,思念着要及时回家。难道凤会禁锢小鸟的飞翔吗?最终我决定送他们回家,心中也不再疑虑。旁人看不出我的泪水,泪水却早已流入了我的心肝脾胃之中。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其作品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展示了对生活的热爱。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作者因官职原因与家人分离,表达了对儿子的思念与不舍,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家庭的重视以及对亲情的深切感受。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诗人以“子壮秪觉幼”开篇,展现了对儿子成长过程的关注,从幼稚到成长的变化,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成长的必然。接着,诗中提到的“鹤书自天降”,不仅是对远方信息的期待,更是对故乡与亲情的渴望。大儿子与小儿子的不同反应,展现了各自对父亲的关心与依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的“傍人怪无泪,泪入肝与脾”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杨万里用简练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将父爱的深沉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这首诗成为了表达家庭情感的经典之作。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父爱与亲情的深厚,展现了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关注和对离别的无奈。作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家庭关系中的温暖与哀愁。
诗中提到的“鹤书”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两个儿子的感情是怎样的?
诗中“泪入肝与脾”表达了什么情感?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这首诗的深刻意蕴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