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池冰二首 其一

《池冰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2 10:22:51

诗句

池底枯荷瘦不胜,池冰新琢玉壶凝。

如何留到炎蒸日,上有荷花下有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2:51

原文展示:

池底枯荷瘦不胜,池冰新琢玉壶凝。
如何留到炎蒸日,上有荷花下有冰。

白话文翻译:

池塘底部的枯荷已经瘦弱得无法承受,池面上的冰如同新雕刻的玉壶一样凝固。
怎么能够等到炎热的夏日,上面开着荷花,而下面却还有冰呢?

注释:

  • 池底:池塘的底部。
  • 枯荷:枯萎的荷花,象征着衰败。
  • 瘦不胜:形容枯荷的瘦弱,无法承受。
  • :雕刻。
  • 玉壶:比喻池面上晶莹剔透的冰。
  • 炎蒸日:炎热的夏天。
  • 荷花:象征着美好与清新。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荷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纯洁与高雅。而“冰”则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比,反映出季节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之时。诗中通过描绘池塘的景象,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交替。

诗歌鉴赏:

《池冰二首 其一》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透过对池塘的描绘,诗人构筑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开头两句通过“枯荷”和“池冰”的对比,展示了自然的两面性:一方面是衰败的荷花,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另一方面是新形成的冰,象征着寒冷和静谧。这种对比不仅引人深思,也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夏日的期待与无奈,夏日的炎热将会带来繁花似锦的景象,但冰却依然存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全诗通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巧妙地结合了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池底枯荷瘦不胜:描绘池塘底部的枯荷,强调其瘦弱的状态,寓意生命的衰退。
  2. 池冰新琢玉壶凝:将池面上的冰比喻为新雕刻的玉壶,展现其晶莹剔透的美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3. 如何留到炎蒸日:表达了对即将来临的夏日的困惑与感叹,暗示时间的流逝。
  4. 上有荷花下有冰: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夏日的繁华与冬日的冷寂并存的奇特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冰比作“玉壶”,形象生动,富有美感。
  • 对比:枯荷与冰的对比,突出了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池塘景物的描绘,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永恒,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荷:象征衰老与生命的终结。
  • 池冰:象征清冷与宁静。
  • 荷花: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池冰”比作什么? A. 玉壶
    B. 玉杯
    C. 玉石

  2. 诗中提到的“炎蒸日”指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

  3. 诗人通过“上有荷花下有冰”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季节的对比
    C. 生命的脆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池冰二首》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杨万里更加关注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脆弱,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在自然中的孤独与自我陶醉。两者的风格截然不同,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杨万里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舟行三章 閒居即事 唤渡旋幙 鹧鸪天·山色都如归兴浓 感事怀人送春病酒晓起五首 七禽咏 早耕早布 紫溪庄舍读癸丑壁间旧题转眼忽十八年同游十 甲口玩月 七禽咏·贯钱石八豆 失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覆鼎 畴昔 神奸巨猾 釒字旁的字 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屮字旁的字 睁一眼闭一眼 刀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印材 竹字头的字 高汤 认祖归宗 图身忘国 山间林下 包含王的词语有哪些 河门海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