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1:0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1:06:37
赠从兄阆之
李商隐
怅望人间万事违,
私书幽梦约忘机。
荻花村里鱼标在,
石藓庭中鹿迹微。
幽径定携僧共入,
寒塘好与月相依。
城中猘犬憎兰佩,
莫损幽芳久不归。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万事不遂心意的感慨,同时也回忆起与从兄的情谊。诗人写道,自己在幽幽的梦中约定着,却常常忘记了现实的纷扰。在荻花飘荡的村庄里,鱼竿静静地竖立着,而石头上青苔覆盖的庭院里,偶尔能见到鹿的足迹。诗人希望能与僧人一起走入那条幽静的小路,在寒塘边与明月相依相伴。可是城市中的犬吠声却让他感到厌烦,害怕这会妨碍了那份幽静的美好,令他难以久留。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赠从兄阆之》写于李商隐在晚唐时期,反映了他对家族和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此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在思考人生与情感的同时,感受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情的珍惜。首联“怅望人间万事违”揭示了诗人对世事的不满与失望,这种情绪贯穿全诗。接着,诗人通过“私书幽梦”描绘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荻花村里鱼标在,石藓庭中鹿迹微”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呈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生活状态,仿佛是对理想中的生活的向往。
后半部分的“幽径定携僧共入,寒塘好与月相依”则表现了诗人希望能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友人一起享受这份宁静。而“城中猘犬憎兰佩”则反映了对世俗的厌倦,表达了诗人对纯洁美好的生活态度的渴望。整首诗在回忆与现实之间游走,情感真挚而深沉,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不如意的感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真挚友情的珍惜。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体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具有深刻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幽径”象征什么?
A. 忘却烦恼
B. 探索内心世界
C. 追求名利
D. 归隐山林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功名的渴望
B. 对友情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政治的关心
“城中猘犬憎兰佩”中的“兰佩”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纯洁与高雅
C. 荣誉
D. 权力
李商隐的《赠从兄阆之》与王维的《终南山》都是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内心情感的探索。李商隐侧重于对人事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而王维则更强调宁静自然带来的心灵安慰。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