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从兄阆之

《赠从兄阆之》

时间: 2025-05-07 01:06:37

诗句

怅望人间万事违,私书幽梦约忘机。

荻花村里鱼标在,

石藓庭中鹿迹微。

幽径定携僧共入,寒塘好与月相依。

城中猘犬憎兰佩,莫损幽芳久不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1:06:37

原文展示:

赠从兄阆之
李商隐

怅望人间万事违,
私书幽梦约忘机。
荻花村里鱼标在,
石藓庭中鹿迹微。
幽径定携僧共入,
寒塘好与月相依。
城中猘犬憎兰佩,
莫损幽芳久不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万事不遂心意的感慨,同时也回忆起与从兄的情谊。诗人写道,自己在幽幽的梦中约定着,却常常忘记了现实的纷扰。在荻花飘荡的村庄里,鱼竿静静地竖立着,而石头上青苔覆盖的庭院里,偶尔能见到鹿的足迹。诗人希望能与僧人一起走入那条幽静的小路,在寒塘边与明月相依相伴。可是城市中的犬吠声却让他感到厌烦,害怕这会妨碍了那份幽静的美好,令他难以久留。

注释:

  • 怅望:失望地望着。
  • 私书:私下里书写的信件。
  • 幽梦:静谧的梦境。
  • 荻花:一种水边植物,象征着宁静的环境。
  • 鱼标:钓鱼的标记。
  • 石藓:石头上的青苔。
  • 鹿迹:鹿的足迹,象征着自然的宁静。
  • 幽径:幽静的小路。
  • 寒塘:寒冷的池塘。
  • 猘犬:凶猛的狗。
  • 兰佩:兰草做的佩饰,象征洁净和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他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赠从兄阆之》写于李商隐在晚唐时期,反映了他对家族和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此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在思考人生与情感的同时,感受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情的珍惜。首联“怅望人间万事违”揭示了诗人对世事的不满与失望,这种情绪贯穿全诗。接着,诗人通过“私书幽梦”描绘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荻花村里鱼标在,石藓庭中鹿迹微”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呈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生活状态,仿佛是对理想中的生活的向往。

后半部分的“幽径定携僧共入,寒塘好与月相依”则表现了诗人希望能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友人一起享受这份宁静。而“城中猘犬憎兰佩”则反映了对世俗的厌倦,表达了诗人对纯洁美好的生活态度的渴望。整首诗在回忆与现实之间游走,情感真挚而深沉,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怅望人间万事违:感叹人世间的种种事情都违背了自己的期望。
  2. 私书幽梦约忘机:在梦中私下写信,约定不被世俗的事务打扰。
  3. 荻花村里鱼标在:在宁静的村庄中,钓鱼的标记静静地竖立。
  4. 石藓庭中鹿迹微:青苔覆盖的庭院中,偶尔能看到鹿的足迹。
  5. 幽径定携僧共入:希望能与僧人一起走入那条幽静的小路。
  6. 寒塘好与月相依:在寒冷的池塘边,与明月相互依偎。
  7. 城中猘犬憎兰佩:城市中的凶犬厌恶兰草做的佩饰。
  8. 莫损幽芳久不归:不要让这份幽静的美好受到影响,难以再回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幽梦,表达内心的孤独。
  • 拟人:将寒塘与月描绘成相依的伴侣。
  • 对仗:如“荻花村里鱼标在,石藓庭中鹿迹微”,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不如意的感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真挚友情的珍惜。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体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具有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荻花:象征宁静和自然的美好。
  • 鱼标:代表闲适和自得的生活状态。
  • 鹿迹:象征自然的灵动与和谐。
  • 幽径:代表探索内心世界的道路。
  • 寒塘: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月亮:象征孤独中的陪伴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幽径”象征什么? A. 忘却烦恼
    B. 探索内心世界
    C. 追求名利
    D. 归隐山林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功名的渴望
    B. 对友情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政治的关心

  3. “城中猘犬憎兰佩”中的“兰佩”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纯洁与高雅
    C. 荣誉
    D. 权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鸟鸣涧》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商隐的《赠从兄阆之》与王维的《终南山》都是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内心情感的探索。李商隐侧重于对人事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而王维则更强调宁静自然带来的心灵安慰。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商隐诗文集》

相关查询

如梦令 如梦令 壬午秋留别兄竹隐 见《林下词选》、《众香词》 如梦令 月下忆许佩兰 如梦令 寄浚州道友王四郎 如梦令 即事 如梦令·九六舒张莹气 如梦令 病起 如梦令·九一初寒有自 如梦令 如梦令 题秋海棠遗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塑封 来日方长 拜结尾的成语 乛字旁的字 证讲 自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敬称 丹粃 光焰万丈 深山长谷 材能兼备 用字旁的字 进退无门 合门使 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魚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