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李昭叙供备燕别湖亭

《次韵李昭叙供备燕别湖亭》

时间: 2025-05-12 07:39:31

诗句

池亭雨过一番凉,云髻罗裙客两旁。

不觉行人离恨远,贪看积水照筵光。

满堂樽俎欢方剧,极目江湖意自长。

归去伊川潇洒地,不须遗念属清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39:31

原文展示:

次韵李昭叙供备燕别湖亭
苏辙

池亭雨过一番凉,
云髻罗裙客两旁。
不觉行人离恨远,
贪看积水照筵光。
满堂樽俎欢方剧,
极目江湖意自长。
归去伊川潇洒地,
不须遗念属清湘。


白话文翻译:

雨过之后,池塘和亭子显得格外凉爽,
云鬓的女子与华丽的裙子在两旁伫立。
不知不觉中,行人已在离别的愁绪中渐行渐远,
我却贪婪地凝视着水面,映照出筵席的光彩。
满堂的酒樽与美食让欢声笑语正浓,
极目远望,江湖的意境愈加悠长。
归去后,在伊川那潇洒的地方,
不必再去怀念那清湘的水乡。


注释:

  • 池亭:指水池和亭子,营造出一种优雅的环境。
  • 云髻:指女子的发髻,形容女子的秀丽。
  • 罗裙:轻盈的裙子,象征女性的柔美。
  • 离恨:离别的愁苦。
  • 积水:指池水,能够反射光影。
  • 樽俎:酒杯和菜肴,表示宴席的丰盛。
  • 极目:远望,尽情地眺望。
  • 伊川:指伊水,是古代的一个著名水域,象征着自由的生活。

典故解析:

“清湘”指的是湘江,常被文人用来象征美好而清澈的水乡,是诗词中常出现的意象,代表着思乡情怀和美好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庐陵山人,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诗词创作上继承了唐诗的韵味,擅长抒情和描写自然,作品多展现出淡雅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次与友人聚会别离时写的,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的创作背景是宋代社会的文人聚会文化,常常以宴饮为题材,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韵李昭叙供备燕别湖亭》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了一幅雨后清新的湖亭画面。这首诗的开篇以“池亭雨过一番凉”引入,瞬间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清爽宜人的气息,雨水的洗涤让自然更加明丽。接着,诗人描绘了亭旁的女子,云髻罗裙的形象,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与梦幻的色彩。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离别的感慨:“不觉行人离恨远”,在欢聚之后,离愁的情绪悄然袭来,令人触动。这种离恨不仅仅是对朋友的告别,更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惆怅。诗中的“贪看积水照筵光”一句,表现出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沉醉,他在美景与美酒之间,似乎忘却了即将到来的别离。

最后两句“归去伊川潇洒地,不须遗念属清湘”,则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洒脱,即使对清湘的美好有所怀念,但他更希望在伊川这样自由自在的地方生活,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轻快的笔调中流露出深邃的情感,彰显了诗人对友谊、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池亭雨过一番凉:雨后,池塘和亭子显得格外清凉,渲染出宁静的环境。
  2. 云髻罗裙客两旁:描绘亭边的女子,形象鲜明,展现出美丽的景象。
  3. 不觉行人离恨远:行人离别的愁苦逐渐加深,体现出感伤的情绪。
  4. 贪看积水照筵光:诗人沉醉于眼前的美景,不愿意离去。
  5. 满堂樽俎欢方剧:宴席上的欢声笑语,表现出聚会的热闹气氛。
  6. 极目江湖意自长:远眺江湖,感受到一种悠远的意境,诗人心中充满向往。
  7. 归去伊川潇洒地:归去后,向往在伊川过自由洒脱的生活。
  8. 不须遗念属清湘:不必再怀念湘江的水乡,表达对未来的洒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丽的女子比作云髻与罗裙,生动形象。
  • 拟人:池水在诗中似乎有了生命,能照见筵席的光彩。
  • 对仗:诗中多处展现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谊的眷恋与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美景和欢聚时光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由、洒脱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1. 池亭:象征安静与宁和的环境。
  2. 云髻罗裙:代表女性的美丽与优雅。
  3. 积水:反映出瞬息万变的自然之美。
  4. 樽俎:宴席的丰盛,象征友谊的珍贵。
  5. 江湖:代表自由与广阔的胸怀。
  6. 伊川:象征一个理想的生活归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云髻”指的是什么? A. 男子的发型
    B. 女子的发髻
    C. 风景
    D. 水面

  2. “不须遗念属清湘”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清湘水乡的怀念
    C. 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D. 对宴席的留恋

  3. 诗中提到的“满堂樽俎”描述了什么场景? A. 离别的愁苦
    B. 宴席的热闹
    C. 自然的宁静
    D. 旅行的疲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苏辙的这首诗在情感上都有对友谊和美好时光的留恋,但苏轼更多地表达了历史的沉思,而苏辙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和生活的向往。两者都展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古诗文赏析》
  3. 《苏辙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青衫湿遍 哭顾明,并题其画莲法遗稿 青衫湿 忆旧 青衫湿 申江感旧 青衫湿 青衫湿 题断肠草 青衫湿 青衫湿 青衫湿遍 死别 青衫湿 青衫湿 话平山旧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飠字旁的字 包含肤的词语有哪些 遗开头的成语 包含斾的词语有哪些 一字旁的字 望岫息心 洏涟 丶字旁的字 付之一哂 匿笑 包含贝的成语 刺柴 辵字旁的字 苛政猛于虎 立定脚跟 舌字旁的字 众望所归 为甚 乐尽哀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