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7:3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39:31
原文展示:
次韵李昭叙供备燕别湖亭
苏辙
池亭雨过一番凉,
云髻罗裙客两旁。
不觉行人离恨远,
贪看积水照筵光。
满堂樽俎欢方剧,
极目江湖意自长。
归去伊川潇洒地,
不须遗念属清湘。
白话文翻译:
雨过之后,池塘和亭子显得格外凉爽,
云鬓的女子与华丽的裙子在两旁伫立。
不知不觉中,行人已在离别的愁绪中渐行渐远,
我却贪婪地凝视着水面,映照出筵席的光彩。
满堂的酒樽与美食让欢声笑语正浓,
极目远望,江湖的意境愈加悠长。
归去后,在伊川那潇洒的地方,
不必再去怀念那清湘的水乡。
注释:
典故解析:
“清湘”指的是湘江,常被文人用来象征美好而清澈的水乡,是诗词中常出现的意象,代表着思乡情怀和美好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庐陵山人,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诗词创作上继承了唐诗的韵味,擅长抒情和描写自然,作品多展现出淡雅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次与友人聚会别离时写的,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的创作背景是宋代社会的文人聚会文化,常常以宴饮为题材,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韵李昭叙供备燕别湖亭》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了一幅雨后清新的湖亭画面。这首诗的开篇以“池亭雨过一番凉”引入,瞬间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清爽宜人的气息,雨水的洗涤让自然更加明丽。接着,诗人描绘了亭旁的女子,云髻罗裙的形象,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与梦幻的色彩。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离别的感慨:“不觉行人离恨远”,在欢聚之后,离愁的情绪悄然袭来,令人触动。这种离恨不仅仅是对朋友的告别,更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惆怅。诗中的“贪看积水照筵光”一句,表现出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沉醉,他在美景与美酒之间,似乎忘却了即将到来的别离。
最后两句“归去伊川潇洒地,不须遗念属清湘”,则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洒脱,即使对清湘的美好有所怀念,但他更希望在伊川这样自由自在的地方生活,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轻快的笔调中流露出深邃的情感,彰显了诗人对友谊、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谊的眷恋与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美景和欢聚时光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由、洒脱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云髻”指的是什么?
A. 男子的发型
B. 女子的发髻
C. 风景
D. 水面
“不须遗念属清湘”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清湘水乡的怀念
C. 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D. 对宴席的留恋
诗中提到的“满堂樽俎”描述了什么场景?
A. 离别的愁苦
B. 宴席的热闹
C. 自然的宁静
D. 旅行的疲惫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