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1:10
上巳日久病不出示儿侄二首
春气侵脾久在床,
开门桃李著泥香。
牛鸣颇觉西湖近,
凤去长怜北榭荒。
欲出老人无伴侣,
退归诸子解农桑。
南邻约卖千竿竹,
拄杖穿林看笋长。
春天的气息侵袭着我的脾胃,我在床上卧病已久。
推开门,桃花和李花的香气混合着泥土的芳香扑面而来。
听见牛鸣声,才意识到西湖原来那么近;
而凤鸟飞去后,特别怜惜那荒凉的北榭。
想要出门,然而年老的我却没有伴侣;
只好退回家中,让儿子们去耕种农桑。
南邻约我去卖千竿竹,我拄着拐杖穿越树林,观看竹笋生长。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兄苏轼并称“苏门兄弟”。他在诗词、散文和政务上均有卓越贡献,风格清新洒脱,富有哲理。
此诗作于上巳节之际,诗人因久病卧床,无法出门,心中感慨万千。春天的气息使他更加怀念往昔的生活与亲友,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无奈。
苏辙的《上巳日久病不出示儿侄二首》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自身的孤独。首联“春气侵脾久在床”,直接表达了诗人因病在床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春天来临时的脆弱感。接下来的“开门桃李著泥香”,则通过感官描写,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生机,桃花李花的香气让人心生向往。
“牛鸣颇觉西湖近”,在听到牛鸣声时,诗人意识到西湖的存在,这一描写不仅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也暗示了生活的真实与亲近感。而“凤去长怜北榭荒”,则通过对北榭荒凉的感叹,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
后两联更为深刻,诗人虽渴望出门,但因年老孤寂而不得,不得不让儿子们去耕作,表现了对家庭责任的承载与传承。最后一句“拄杖穿林看笋长”,再一次回到自然,暗示了生命的延续和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天的赞美,又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生活体验与哲思,是颇具生活感的作品。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承担,情感深沉且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诗中“春气侵脾”意为:
A. 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到舒服
B. 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到不适
C. 春天的气息愉悦人心
D. 春天的气息带来丰收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无法出门?
A. 天气不好
B. 年龄已大,无伴侣
C. 工作繁忙
D. 生病在床
诗中提到的“北榭”代表了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美好的回忆
C. 荒凉与孤独
D. 春天的生机
与苏轼的《春江花月夜》相比,苏辙的诗更为内敛,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而苏轼则倾向于描绘春天的瑰丽与浪漫。苏辙的诗中更多的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强调社会责任与家庭情感,而苏轼则更侧重于情感的抒发与景色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