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0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00:16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
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
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
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上清秋的明月,湖面宽广如同万顷白霜。诗人用玉碗比喻潭底的白色水面,用金杯比喻细碎的浪花在月光下闪烁。寒冷的秋夜,惊动了乌鹊从巢中飞出,冷光照射着蛟龙与蛟螭,纷纷换地方藏身。更让人怀念的是,在这样一个夜晚,曾在瑶台相遇,水晶宫殿中品尝琼浆的情景。
韩偓(约768年-约824年),唐代诗人,字子华,号山人,生于太原,后居于江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韩偓的诗歌常常透出一种淡雅的气质。
《洞庭玩月》可能创作于秋季,诗人游览洞庭湖时,正值皎洁的月光照耀下,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产生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洞庭玩月》是一首描绘秋月与湖面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夜的宁静与月光的璀璨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两句以“清秋月”和“万顷霜”相对,既描绘了秋夜的清冷,又营造出一种广阔的意境;接下来的“玉碗深沈潭底白”和“金杯细碎浪头光”则运用生动的比喻,表现出湖水与波光的美丽。后两句则转向对秋夜的动静描写,乌鹊的惊飞与蛟螭的藏身,暗含了秋天的寒意与生命的脆弱。最后,诗人又回忆起瑶台的美好与水晶宫殿的奢华,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展现了唐代文人悠闲雅致的生活情趣。
诗中描绘的湖是哪个湖?
A. 西湖
B. 洞庭湖
C. 太湖
D. 鄱阳湖
诗中提到的“寒惊乌鹊离巢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惊恐
C. 宁静
D. 兴奋
诗中的“瑶台”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仙境或美好回忆
C. 战争
D. 自然灾害
答案:
比较韩偓的《洞庭玩月》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以月亮为主题,但韩偓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李白则强调孤独与饮酒的乐趣,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