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迟韵寄适逊

《次迟韵寄适逊》

时间: 2025-04-26 00:45:33

诗句

饥民畏寒尤恶雪,旋理破裘紝败缬。

我虽久客未成归,黍酒虀羹还泼节。

汝雨薪炭旧如土,尔来薄俸才供盖。

眼前暖热无可道,心下清癯有余洁。

颍川归去知何时,祠宫欲罢无同列。

夜中仿佛梦两儿,欲迓老人先聚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45:33

原文展示:

次迟韵寄适逊
苏辙

饥民畏寒尤恶雪,
旋理破裘紝败缬。
我虽久客未成归,
黍酒虀羹还泼节。
汝雨薪炭旧如土,
尔来薄俸才供盖。
眼前暖热无可道,
心下清癯有余洁。
颍川归去知何时,
祠宫欲罢无同列。
夜中仿佛梦两儿,
欲迓老人先聚说。

白话文翻译:

饥寒交迫的百姓尤其害怕雪天,
我只能在这里整理破旧的裘衣和残破的丝绸。
我虽然长时间身在他乡未能归去,
可黍米酒和粗糙的羹汤依然让我保持节操。
你的雨水和薪炭在我心中如同尘土,
自你以来微薄的俸禄只够我遮盖头顶。
眼前的温暖与热气无从诉说,
心底的清瘦却显得格外高洁。
我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颍川,
神明的庙宇也快要停止供奉,和我无一同列。
夜里似乎梦见了两个孩子,
想要迎接老人,先一起聚谈。

注释:

  • 饥民:指贫困的百姓。
  • 尤恶雪:更加厌恶雪的寒冷。
  • 破裘:破旧的皮衣。
  • 虀羹:用粗糙的材料煮成的汤。
  • 薄俸:微薄的工资。
  • 清癯:形容心灵的清白与身体的瘦弱。
  • 祠宫:指神明的庙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苏洵之子,苏轼之弟。他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尤其以诗、文、词著称,风格多样,常以清新、直白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辙身处他乡之际,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贫困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诗中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迟韵寄适逊》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诗的开头便用“饥民畏寒尤恶雪”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困境,生动描绘了在严寒冬季,饥寒交迫的百姓在雪中挣扎的景象,令人心生怜悯。接着,诗人以自身的处境为引,展现了他虽身在他乡,内心却始终不忘节操,表现出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

此外,诗中“我虽久客未成归,黍酒虀羹还泼节”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自我安慰与坚守节操的决心。通过“黍酒虀羹”,苏辙将生活的简朴与内心的高洁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他内心的坚定与无畏。

最后几句中,诗人梦见两个孩子,暗示着对未来和家族的期盼。在这梦境中,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彰显了人性中最温暖的一面。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关怀,展现了苏辙作为一位文人的责任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饥民畏寒尤恶雪:饥饿的百姓在寒冬中更加害怕雪,显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
  2. 旋理破裘紝败缬:整理破旧的裘衣和残破的丝绸,反映了诗人的贫困和对生活的无奈。
  3. 我虽久客未成归:身在异乡,无法归家,表达了思乡的情感。
  4. 黍酒虀羹还泼节:即使生活艰难,依然保持自己的节操,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
  5. 汝雨薪炭旧如土:将以往的雨水和薪炭比作尘土,意味着对生活的漠然与无奈。
  6. 尔来薄俸才供盖:微薄的俸禄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7. 眼前暖热无可道:表面上的温暖并不能掩盖内心的清瘦。
  8. 心下清癯有余洁:内心的清白与身心的疲惫形成对比。
  9. 颍川归去知何时:对归乡的渴望与无奈,时不我待。
  10. 祠宫欲罢无同列:庙宇即将停止供奉,暗示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11. 夜中仿佛梦两儿:梦见了两个孩子,象征着对家庭的思念。
  12. 欲迓老人先聚说:期望能与亲人团聚,表现了对人情温暖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雨薪炭旧如土”,将生活的困境比作尘土,隐喻生活的无奈与苦闷。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 拟人:在描写心情时,赋予心灵以情感,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怀,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清贫生活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他坚定的节操与人性的温暖。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示了苏辙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饥民:象征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
  2. :代表寒冷与困境,暗示生活的艰难。
  3. 破裘:象征诗人的贫困与生活的艰辛。
  4. 黍酒:代表简单而珍贵的生活。
  5. 祠宫:象征传统和人际关系的疏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饥民”最能体现什么?

    • A. 富裕
    • B. 贫困
    • C. 快乐
    • D. 平静
  2. “黍酒虀羹”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奢华生活
    • B. 清贫与节操
    • C. 忘却烦恼
    • D. 乡土情怀
  3. 诗人对未来的期望是?

    • A. 无所谓
    • B. 归乡与团聚
    • C. 放弃理想
    • D. 永远留在他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关注与对家国的忧虑。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了对生活的豪情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但更多表现出乐观与豁达的情怀。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对友人的送别感情,表达了人情的温暖与离别的惆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苏辙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苏辙及其作品的背景和价值。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二首 其二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其七 蝶恋花 蝶恋花六首 其五 蝶恋花·忆挂孤帆东海畔 蝶恋花 其二 蝶恋花 其二 蝶恋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而字旁的字 包含加的词语有哪些 心腹之害 河汾门下 单见浅闻 冰天雪窖 浥干 氏字旁的字 牵衣肘见 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士字旁的字 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礼爱 原本 言无粉饰 五荤三厌 克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