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时间: 2025-07-28 17:32:22

诗句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春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32:22

原文展示:

欲收新麦继陈谷,
赖有诸孙春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
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
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
赋诗怜汝足精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希望收割新麦,并依赖家中诸多孙儿和年长者的帮助。经过三夜的阴雨,田地受损,今天终于迎来了晴天,邻居们也开始忙碌。大家急忙做起大饼以解饥饿,也为村子的辛劳而感慨。结束了忙碌的收割,回到家里,作者发诗以慰藉,感叹你们的辛勤劳动。

注释:

  • :想要。
  • :收割,收集。
  • 新麦:新种的麦子。
  • :接续、继续。
  • :依赖、仰仗。
  • 诸孙:多个孙子。
  • 春老人:春天的老年人,象征着年长者。
  • 阴霪:阴暗潮湿的天气。
  • :损坏。
  • 场圃:田地。
  • 竿:竖立的杆子,这里指代阳光。
  • 舞比邻:像邻居一样忙碌。
  • 急炊:急忙煮食。
  • 大饼:一种面饼,象征着简单的食物。
  • 村酤:村里酿酒,指村民们的辛勤劳动。
  • 闭廪:关闭粮仓,表示结束收割。
  • 赋诗:作诗,表达情感。
  • 怜汝:怜爱你,关心你。
  • 足精神:充足的精力,精神焕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尤其擅长诗词和散文,风格清新、质朴,常常通过平常的生活场景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辙晚年,正值农忙时期,作者通过描写收麦的场景,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和对家庭团聚的珍视。

诗歌鉴赏: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诗,苏辙通过对农事活动的描写,展现出浓厚的乡土情怀和对家人团结合作的赞美。诗的开头,作者希望收割新麦,并强调了家中子孙与年长者的合作,体现出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依赖与支持。接着,三夜的阴雨带来的挑战和困扰,突显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阳光的出现象征着希望与光明,大家在忙碌中也能享受劳动的成果,通过吃大饼来缓解饥饿,反映出乡村生活的简单与真实。

整首诗在描写外在的农事时,内心深处流露出对亲情和友谊的珍惜,体现了人们在共同劳动中建立的深厚感情。结尾的“赋诗怜汝足精神”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亲人的关心与祝福,传递出一种温暖而积极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收新麦继陈谷:表达了希望收割新麦,并为未来的粮食储备做准备的愿望。
  • 赖有诸孙春老人:强调依赖家庭成员的支持与帮助。
  • 三夜阴霪败场圃:描述了连绵的雨夜给田地带来的损失,营造紧张的气氛。
  • 一竿晴日舞比邻:晴天的到来使得邻里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愈加明显。
  • 急炊大饼偿饥乏:通过急忙准备食物来体现生活的朴素与劳动后的欢乐。
  • 多博村酤劳苦辛:表达人们在共同劳动中相互扶持,承受辛勤工作的艰辛。
  • 闭廪归来真了事: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回到家中感到放松。
  • 赋诗怜汝足精神:以诗歌表达对家人的关爱与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急炊大饼”和“多博村酤”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一竿晴日”将阳光比作竖立的杆子,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舞比邻”,赋予了阳光以人的动作,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家庭成员的依赖与珍惜,展现了农忙季节的团结与辛勤劳动的精神,通过对简单生活的描写,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麦:象征希望与丰收。
  • 阴霪:代表不利的自然条件。
  • 晴日:象征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 大饼:代表简单与朴素的生活。
  • 村酤:象征着乡村的团结与劳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麦”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忧愁
    • B. 希望与丰收
    • C. 未来的困难
  2. “三夜阴霪”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情况?

    • A. 晴天
    • B. 暴风雨
    • C. 阴雨潮湿
  3. 诗的结尾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无奈
    • B. 对亲人的关心和祝福
    • C. 对生活的厌倦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春夜喜雨》:两首诗都描写自然与农事,但苏轼更强调雨水对农作物的滋养,而苏辙则注重家庭团结与人际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苏辙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鹊桥仙 其一 林卿生日 韩祠三首 答汤升伯因悼紫芝 汉宫春(陈尚书生日) 挽柳斋陈公四首 紫泽观 九月初十日值宿玉堂七绝 杂题十首 哭五一弟先辈二首 挽赵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字旁的字 迷瞪 德黑兰 羽字旁的字 芊萰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面字旁的字 焦油 耳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万乘之主 感人肺腑 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仙闪 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狂歌痛饮 闳侈不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