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5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50:38
老去惟堪一味闲,坐令诸子了生绿。
般柴运水皆行道,挟策读书那废田。
兄弟躬耕真尽力,乡邻不惯枉称贤。
裕人约己吾家世,到此相承累百年。
年纪渐老只适合悠闲度日,坐在这里让孩子们了解生死的道理。
挑柴运水都是修身行道,拿着书卷读书又何必耕田。
兄弟们辛勤耕作是真心付出,乡里的人不习惯夸赞贤良的人。
富裕人家约束自己,我们家世代相承,已过了百年。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老泉,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才华横溢,擅长诗词、散文和议论,著有《苏轼文集》。他在政治上曾担任多种职务,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
《示诸子》写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对家庭教育和人生哲理的思考。文章意在传达对后代的期望和教诲,希望他们能理解生活的真谛,明白勤劳和智慧的重要性。
《示诸子》通过平和的语调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感悟与对后代的教诲。诗中,苏辙以自己老去后的生活状态为引子,传达了一种老当益壮的闲适感。他认为,年纪大了只适合闲适地生活,更多的是让孩子们领悟人生的真谛。诗中提到的“般柴运水”代表着日常生活的艰辛,而“挟策读书”则显示出他对知识的重视,暗示着读书并不意味着放弃劳动,二者可以并存。
接着,诗人借兄弟们的努力耕作,强调了勤劳的美德和对家族的责任感。尽管乡邻对贤良之人不太认可,但诗人依然希望子孙能够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坚守自己的信念。最后,他提到“裕人约己吾家世”,表达了对家庭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坚守,强调了家族传承的重要性。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展现了诗人对教育、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教育的重视、对家庭传承的看重,以及对勤劳生活的赞美,强调了在悠闲中追求智慧与道德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般柴运水”主要指什么?
诗人希望孩子们理解什么?
苏辙的兄弟们在做什么?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示诸子》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