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7:42
诗词名称: 月底修箫谱 春夜乘月登仓山
作者: 袁绶 〔清代〕
渡溪桥,攀石蹬,寻月上岩顶。万竹玲珑,摇碎冰轮影。凭栏不尽低回,一亭如笠,算今夜更筹须闰。斗香茗。轻烟吹处成丝,风细袅三径。回首红楼,隐隐一灯靓。琼箫谱出新愁,梅花落遍,却半臂嫩寒初劲。
全诗翻译:
我渡过小溪的桥,攀爬着石阶,寻找着月光登上山顶。满山的竹子玲珑剔透,摇曳间打碎了冰轮的影子。倚栏而立,思绪难以排遣,远处的亭子如同斗笠,今晚的月色更显得需得闰月才好。一盏香茗,轻烟漫舞成丝,细风轻拂着三条小径。回首望去,红楼中隐隐约约透出一盏明灯。琼箫谱写出新的愁绪,梅花已纷纷落下,却在这初春的寒意中,感受到一丝微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袁绶,清代诗人,生于清康熙年间,擅长诗词,尤其擅长描写山水与抒情,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其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夜,诗人登上仓山,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月光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山景与月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深刻思索。开篇“渡溪桥,攀石蹬”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登山的艰辛与追寻月光的渴望;接下来的“万竹玲珑,摇碎冰轮影”,则以竹子摇曳的画面,传达出月光在自然环境中流动的美感。整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既有自然的景物,又有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凭栏不尽低回”表现了诗人对夜色的沉思,似乎在思考人生的种种。而“一亭如笠”则巧妙地将亭子形容成斗笠,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随着“斗香茗”的出现,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最后,诗的结尾“琼箫谱出新愁,梅花落遍,却半臂嫩寒初劲”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在美的外表下,难以阻挡的内心愁苦与初春的寒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春夜的静谧与优美,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渡溪桥,攀石蹬,寻月上岩顶。
描述诗人登山的过程,表现出探索与追寻的渴望。
万竹玲珑,摇碎冰轮影。
通过竹子的摇曳,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动感,表现出自然与月光的和谐。
凭栏不尽低回,一亭如笠,算今夜更筹须闰。
诗人倚栏而思,表达了对月下景色的沉醉和思绪的纠结。
斗香茗。轻烟吹处成丝,风细袅三径。
香茶与轻烟构建出宁静的氛围,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回首红楼,隐隐一灯靓。
远处红楼的灯光,象征着孤独与思念,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琼箫谱出新愁,梅花落遍,却半臂嫩寒初劲。
以箫声引出新的愁绪,梅花的凋零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初春的寒意则强化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夜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孤独和思念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A. 竹子
B. 月光
C. 梅花
D. 以上都是
“琼箫谱出新愁”中的“新愁”指的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感慨
B. 对人生的思考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爱情的渴望
诗中“斗香茗”指的是什么?
A. 一壶茶
B. 一盏灯
C. 一幅画
D. 一段音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