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9:5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9:53:56
瑞龙吟
汴城访艮岳遗址
作者: 周祖同 〔清代〕
城东路,惟有几缕残杨,夕阳天暮。
荒凉三两人家,路旁借问,前朝故处。
暗凝伫,闻说昔年冈阜,杂花生树。
平明辇道无尘,漏声点点,琼津报曙。
题遍椒崖丁障,翠华临幸,炉烟春驻。
愁入绛霄,楼前声动鼙鼓。
黄沙北徙,胡骑翻歌舞。
浑谁问,宫中环佩,飘零无数。
寂寞寒鸦语。
乱芜没了,荒砖断础。
呜咽河流去,凭吊意茫茫,兴亡今古。
旧时夜月,曲终凄苦。
在城东的道路上,只有几缕残存的杨柳,夕阳西下,天色渐暗。
荒凉的地方仅有三两户人家,路旁询问,前朝的遗址在哪里。
暗自凝望,听说昔日的冈阜上,杂花丛生,树木繁茂。
明亮的辇道上没有尘土,滴漏声点点,琼津报晓。
在椒崖和丁障写下题词,翠华驾临,炉烟春驻。
愁绪飘入绛霄,楼前的声音传来鼙鼓。
北方的黄沙流动,胡人的骑兵在翻唱歌舞。
又有谁来询问,宫中的环佩,已经飘零无数。
寂寞的寒鸦在低语。
乱草没入了视野,荒砖断壁无存。
呜咽的河流流去,凭吊的情感茫茫,兴亡的今古。
旧时的夜月,曲终时分多少凄苦。
作者介绍:周祖同,清代诗人,以其精练的诗风和深刻的历史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写的是汴城及艮岳的遗址,反映了作者对古代繁华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在历史的长河中,兴亡更替,诗人通过描绘遗址,表达了对历史的惋惜与对未来的思考。
《瑞龙吟 汴城访艮岳遗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深邃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城东的荒凉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重感怀。开篇提到的“残杨”和“夕阳天暮”,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古都的辉煌已成过去。而“荒凉三两人家”则暗示了历史的遗弃,令人感到无比孤独。
诗中“杂花生树”与“平明辇道无尘”的对比,展现了昔日繁华与如今冷清的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愁绪。接下来的“愁入绛霄”,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极致,仿佛愁绪已经渗透到高空,无法自已。
最后一段中,诗人通过“呜咽河流去”和“兴亡今古”,将个人的悲伤与历史的兴衰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历史感与现实感,令人深思。整首诗在感情上层层递进,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到对人事兴亡的哲思,构成了一幅历史的画卷,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汴城遗址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展现了时光无情与人事变迁的主题,诗人对过去的缅怀与对未来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残杨”象征什么?
“愁入绛霄”表现了诗人的何种情感?
诗中提到的“琼津”主要指代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