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友人游嵩山

《送友人游嵩山》

时间: 2025-04-22 14:55:55

诗句

嵩山归路绕天坛,雪影松声满谷寒。

君见九龙潭上月,莫辞清夜访袁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4:55:55

原文展示

嵩山归路绕天坛,
雪影松声满谷寒。
君见九龙潭上月,
莫辞清夜访袁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归途的情景,嵩山的路绕过天坛,雪花映照着松树的影子,山谷中充满了寒意。你在九龙潭上看见的明月,何不在这清冷的夜晚来访袁安呢?

注释

  • 嵩山:指嵩山,位于河南省,是中国五岳之一。
  • 天坛:天坛是明清时期祭天的地方,象征着天与地的结合。
  • 雪影:雪的影子,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松声:松树的声音,可能指风吹松树的声音,清脆而空灵。
  • 九龙潭:传说中有九条龙的潭水,象征着神秘和美丽。
  • 袁安:历史上著名的清白官员,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羽,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风格多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主,擅长描绘山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友人即将前往嵩山游玩的时刻,诗人以自然景色寄情,希望朋友在游览中能够感受到清幽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歌鉴赏

《送友人游嵩山》是一首描绘山水与友情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以“嵩山归路绕天坛”引入,展现了山水的雄伟与壮丽,同时也暗示着归途的曲折,令人心生向往。接着,“雪影松声满谷寒”描绘了清冷的冬日景象,雪花的影子在松树上摇曳,松树在寒风中发出清脆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空灵的氛围。

最后两句则通过“九龙潭”引入月色的意象,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和情感上的共鸣。“莫辞清夜访袁安”暗示着诗人希望朋友在清冷的夜晚,不要拒绝探访袁安,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高洁品格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在描写自然景色上充满了诗意,也在情感表达上显得真挚动人,是唐代送别诗中的佳作之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嵩山归路绕天坛”:描绘了归途的情景,嵩山的道路蜿蜒曲折,绕过天坛,暗示了旅途的漫长与美丽。
  2. “雪影松声满谷寒”:通过雪的影子和松树的声音,展示了冬日的寒冷与静谧,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3. “君见九龙潭上月”:提到九龙潭与月亮,增强了自然景色的神秘感和美感,也隐含着对友人游览的期待。
  4. “莫辞清夜访袁安”:劝说友人不要拒绝在这个清冷的夜晚去拜访袁安,表达了对友谊的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雪影松声”,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九龙潭、月亮等意象富有文化内涵,象征着美丽和高洁。
  • 拟人:松声如同在诉说寒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是对友情与自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嵩山:象征着高大壮丽的自然景观。
  • 雪影:代表了纯洁、清冷的特质。
  • 松声:象征着坚韧和清高的品格。
  • 九龙潭:寓意神秘与美好。
  • 袁安:代表高洁的品德与忠诚的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嵩山归路绕哪个著名地点?

    • A. 天坛
    • B. 颐和园
    • C. 故宫
    • D. 泰山
  2. 在诗中,诗人希望朋友在清夜拜访谁?

    • A. 李白
    • B. 袁安
    • C. 杜甫
    • D. 白居易
  3. “雪影松声满谷寒”中的“松声”指的是什么?

    • A. 雪的声音
    • B. 松树在风中的声音
    • C. 山谷的回声
    • D. 人的声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本诗在表达友情与自然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强调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离别的伤感,而陈羽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的邀请。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答友人寄新茗 伤小女痴儿 寄张祜(祜亦未面,频寄声相闻) 洞庭风雨二首 其二 落帆后赋得二绝 校书叔遗暑服 火炉前坐 广江驿饯筵留别 饭僧 宿鸟远峡化台遇风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木龙 恩甚怨生 洒心更始 口吐珠玑 得之若惊 阶赏 操开头的成语 父字头的字 兴国安邦 粗衣淡饭 立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体正 舟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包含觉的成语 百年树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