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3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4:21
疏影•入花丛抓鬓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红凭绿映。正蜂差蝶敕,同引游兴。
早起梳头,好注兰膏,新妆自看鬟影。
相携女伴寻香去,还再顾菱花小镜。
踏青苔香印留痕,惯向花阴僻径。
懊恨花梢无状,一枝低亚处,偏近珠领。
欲倩东君,诉与花神,小立碧梧金井。
前头姊妹都回望,闻娇唤几声低应。
待行行重觅遗钗,更向曲阑閒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花丛中游玩的情景。诗的开头,红花与绿叶相衬,蜜蜂和蝴蝶在花间飞舞,引发游玩的兴致。她早晨梳理头发,细心涂抹兰膏,打扮得美丽动人,自己在镜中欣赏发髻的倒影。她和女伴一起寻香而去,又不时回头照顾菱花镜子。她走在青苔上,留下香气的印记,习惯于在花阴的小径中游玩。她懊恼花梢的娇嫩,恰好低垂的枝条偏偏靠近自己的珠领。她想请东君(春天的神)向花神诉说自己的心事,站在碧梧树下,靠近金色的井边。前面的姐妹们回头相望,听见她娇柔的呼唤低声回应。待她继续寻觅丢失的发钗,更是向曲阑静静倚靠,期待再次相聚。
作者介绍:董以宁,明代女诗人,擅长描绘女性生活与情感,作品多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是在春日游玩时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生活状态与审美情趣。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游玩的女子,展现了她们的青春活力与生活情趣。整首诗以花、蝶、镜子等意象,构建出一个充满生机和美感的场景。作者通过对女子妆扮及游玩的细致描写,表达了女性在生活中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不仅有视觉的美感,还有芳香的感受,带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懊恨花梢无状”,折射出女子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无奈。诗的尾声则通过姐妹间的互动,展现了女性之间的亲密关系,透露出温柔与情感的细腻。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董以宁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
A) 夏天的神
B) 秋天的神
C) 春天的神
D) 冬天的神
“懊恨花梢无状”中的“无状”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愤怒
D) 悲伤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