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疏影 为卢奉璋赋桐影小筑。是日与辟疆、彦通、器伯诸人同集

《疏影 为卢奉璋赋桐影小筑。是日与辟疆、彦通、器伯诸人同集》

时间: 2025-04-29 19:22:17

诗句

回廊数曲。

倩琉璃瓦掩,桐枝交擢。

叶展轻阴,招得凉风,琴丝暗里相触。

朋簪北海杯常满,更坐拥、佳人如玉。

惜旧游、踏地歌声,乱入草堂图幅。

挥麈谈谐未已,晚钟荡漾处,知近灵谷。

不许尘侵,帘底幽香,苒苒开残黄菊。

携筇欲去还留恋,恨不并、卢鸿芳躅。

待后期、春日舒时,隐约半庭新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22:17

原文展示:

疏影
为卢奉璋赋桐影小筑。是日与辟疆、彦通、器伯诸人同集
—— 汪东

白话文翻译:

在这曲折的回廊里,琉璃瓦掩映着,桐树枝条交错伸展。树叶轻轻展开,带来了凉爽的微风,琴弦在暗处轻轻碰触。北海的酒杯常常满溢,更坐拥着如玉般的佳人。怀念旧游的歌声在脚下回荡,杂乱地融入草堂的画幅。挥动着羽扇畅谈,直到晚钟在荡漾的水面上响起,才知道灵谷就在不远处。不让尘世的烦扰侵扰,帘底传来的幽香,隐约间残黄的菊花在绽放。携着竹杖想要离去却又留恋不舍,心中恨不能与卢鸿的芳踪相并。期待下次春日舒适的时光,再次见到半庭新绿的景象。

注释:

  • 疏影:指桐树的影子,形态疏朗。
  • 倩琉璃瓦:美丽的琉璃瓦,形容屋顶的精美。
  • 朋簪北海杯:朋友之间举杯畅饮,北海指的是北方的海洋,象征着广阔与自由。
  • 草堂图幅:草堂中的画幅,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 携筇:携带竹杖,表示出游的意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生活在文人雅士云集的时代,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与友人聚会之际,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闲适与淡泊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疏影》极具画面感,诗人在描绘自然环境时,善用细腻的笔触,将回廊、琉璃瓦、桐树等元素融入其间,展现出一个幽静而富有生机的场所。诗中不仅有对环境的描绘,还有对友人的思念,情感的寄托在轻松的氛围中流露出来,显得十分自然。

在意象上,桐树的影子、凉风、琴丝等都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生活的和谐追求。诗的后半部分则将这种恬淡与友谊结合,表达了对旧游的怀念与对未来再聚的期待,给人以温暖与感动。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的热情追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回廊数曲:描绘了环境的曲折,给人以神秘感。
    • 倩琉璃瓦掩:强调美丽的建筑,构建出优雅的氛围。
    • 朋簪北海杯常满:表现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愉悦。
    • 惜旧游踏地歌声:唤起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挥麈谈谐未已:通过轻松的谈笑表现友谊的深厚。
    • 不许尘侵:强调环境的宁静与优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情融汇,增强诗的表现力。
    • 拟人:琴丝相触,赋予琴声生命感。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清代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的价值观。

意象分析:

  • 桐影:象征着高洁、坚韧。
  • 凉风:代表着清新与舒适,营造出宜人的环境。
  • 佳人如玉:象征着美好、珍贵的事物,传达出对美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倩琉璃瓦”指的是什么?

    • A. 瓦片
    • B. 建筑
    • C. 乐器
  2. “惜旧游踏地歌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友人的感谢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汪东的《疏影》都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但杜甫更多地体现了家国情怀,而汪东则侧重于自然与闲适的生活情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初夏 晚凉楼饮 赴大名路任 述怀 枕上 远烟 夏日道中 携妓泛舟遇雨 莲湖泛舟 柳塘避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红颜绿鬓 水字旁的字 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黄字旁的字 严署 委密 微知 目字旁的字 泥猪癞狗 毫厘不爽 四字头的字 龍字旁的字 天地折 饿开头的成语 洗帚 更弦易辙 阿谀谄佞 包含诎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