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5:56
湘西岳麓法华台,四十年中又再来。
惟石与松如雅故,问僧并寺已尘埃。
区区独恨恩难报,负负无言志已颓。
退宿道相愁不寝,四檐春雨杂惊雷。
我再次来到湘西的岳麓法华台,已经四十年了。
只有那石头和松树依旧如昔,我问僧人和寺庙,却已满是尘埃。
我心中只恨无法报答恩情,默默无言心志已颓废。
夜里在这里宿退,愁苦不眠,四面的屋檐下春雨如惊雷般地轰鸣。
这首诗提及法华寺,法华是佛教经典之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佛教文化的敬仰。诗中提到的“恩难报”与“志已颓”可以看作是对时间流逝和人事无常的感慨,暗含对人生无常和对故人的怀念。
郑刚中,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抒发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诗人重游岳麓法华台之际,四十年的时间让诗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渺小,反映出他对过往的追忆与对当前境遇的无奈。
这首诗以岳麓法华台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日情怀的缅怀。诗中的“四十年中又再来”不仅是对岁月的回顾,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渺小。诗人清晰地描绘出法华台的景象,石头与松树的恒久与寺庙的尘埃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时间对一切的侵蚀。通过“问僧并寺已尘埃”,诗人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而后两句“区区独恨恩难报,负负无言志已颓”,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孤独。虽然他怀有报恩之心,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失落。最后一句“退宿道相愁不寝”,则表现了诗人在夜晚的愁苦与思绪的纠结,春雨如雷声般的轰鸣,仿佛在为他的心情助兴,增添了几分悲壮。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它反映了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我的审视,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诗中提到的“法华台”位于哪个地方?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四檐春雨杂惊雷”中“惊雷”用来表达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