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登岳麓法华台岳麓兵火后寺已两创惟台为旧物当时住持邻道者物故二十年矣

《登岳麓法华台岳麓兵火后寺已两创惟台为旧物当时住持邻道者物故二十年矣》

时间: 2025-04-30 15:15:56

诗句

湘西岳麓法华台,四十年中又再来。

惟石与松如雅故,问僧并寺已尘埃。

区区独恨恩难报,负负无言志已颓。

退宿道相愁不寝,四檐春雨杂惊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5:56

原文展示:

湘西岳麓法华台,四十年中又再来。
惟石与松如雅故,问僧并寺已尘埃。
区区独恨恩难报,负负无言志已颓。
退宿道相愁不寝,四檐春雨杂惊雷。

白话文翻译:

我再次来到湘西的岳麓法华台,已经四十年了。
只有那石头和松树依旧如昔,我问僧人和寺庙,却已满是尘埃。
我心中只恨无法报答恩情,默默无言心志已颓废。
夜里在这里宿退,愁苦不眠,四面的屋檐下春雨如惊雷般地轰鸣。

注释:

  • 岳麓:指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著名的风景区。
  • 法华台:指的是法华寺的台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 尘埃:比喻寺庙的荒废,历史的沧桑。
  • 区区:微小,形容自己的渺小与无能。
  • 负负无言:形容内心的无奈与沉重,无法表达的感受。
  • 退宿道:指在道观或寺庙中休息,可能是形容诗人在此处的心情。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及法华寺,法华是佛教经典之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佛教文化的敬仰。诗中提到的“恩难报”与“志已颓”可以看作是对时间流逝和人事无常的感慨,暗含对人生无常和对故人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抒发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重游岳麓法华台之际,四十年的时间让诗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渺小,反映出他对过往的追忆与对当前境遇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岳麓法华台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日情怀的缅怀。诗中的“四十年中又再来”不仅是对岁月的回顾,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渺小。诗人清晰地描绘出法华台的景象,石头与松树的恒久与寺庙的尘埃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时间对一切的侵蚀。通过“问僧并寺已尘埃”,诗人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而后两句“区区独恨恩难报,负负无言志已颓”,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孤独。虽然他怀有报恩之心,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失落。最后一句“退宿道相愁不寝”,则表现了诗人在夜晚的愁苦与思绪的纠结,春雨如雷声般的轰鸣,仿佛在为他的心情助兴,增添了几分悲壮。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湘西岳麓法华台,四十年中又再来。
      诗人重游法华台,感慨时光流逝。
    • 惟石与松如雅故,问僧并寺已尘埃。
      只有石头与松树依然如昔,寺庙已满是尘埃,反映出岁月的变迁。
    • 区区独恨恩难报,负负无言志已颓。
      心中懊悔无法报恩,内心无言,志向已然消沉。
    • 退宿道相愁不寝,四檐春雨杂惊雷。
      夜晚在道观中愁苦难眠,春雨如雷声般轰鸣,愁苦映衬自然的狂暴。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惟石与松”与“问僧并寺”,构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尘埃”比作时间的侵蚀,形象生动。
    • 拟人:春雨“杂惊雷”,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它反映了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我的审视,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意象分析:

  • 岳麓法华台: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沉淀。
  • 石与松:代表着恒久不变的自然,与人事的变迁形成对比。
  • 尘埃: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 春雨:寓意着生命的轮回与情感的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法华台”位于哪个地方?

    • A. 河南
    • B. 湖南
    • C. 广东
    • D. 福建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往事的怀念
    • C.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 D. 对爱情的追忆
  3. “四檐春雨杂惊雷”中“惊雷”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愤怒
    • C. 忧愁
    • D. 惊讶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郑刚中的《登岳麓法华台》与王维的《山居秋暝》:
    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郑刚中的作品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淀与个人的内心感慨,而王维则更注重于宁静的自然美景与人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美与哲学》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望江南 望江南 其四 望江南 其七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四十六 望江南 其十三 杂咏 望江南 其二 望江南 其二十九 杂咏 望江南 其一 望江南 其三 秦邮有赠 望江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率贞 山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攒柱 包含襟的成语 竹字头的字 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损上益下 真龙活现 肉字旁的字 赐剑 包含暮的成语 悬决 托骥之蝇 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盛的词语有哪些 自惟至熟 诗垒 凤冠霞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