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7:56
感皇恩 其二
八载忝清班,迂疏无补。
只合终身作渔父。
告身一纸,何意尚留天府。
草堂重下拜,蓑衣舞。
劫火屡经,风霜牢护。
深感良朋用心苦。
连翩使节,领取玉书交付。
五湖云水外,奇光吐。
这八年来,我身居清班,然而知识浅薄,毫无贡献。
不如终身做个渔民,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那一纸告身,何必还留在这天府之地?
在草堂里再次拜谒,蓑衣在风中舞动。
经历了多次劫难,风霜却依然庇护我。
我深切感受到良朋们的苦心。
接连不断的使者,领取了皇上的玉书交付于我。
在五湖四海的水云之外,奇光闪烁。
俞樾(1821-1907),字秋实,号冰壶,晚号阮亭,清代诗人、学者,以其诗词和文学评论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隐逸之志和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感皇恩 其二》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好友的感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思。
这首诗以清新而又沉郁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思索和对友谊的珍视。开篇便以“八载忝清班”,自谦之语道出了对自己无能的惋惜,表现了一种对官场生活的失落感。接着以“只合终身作渔父”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由的渔民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及对官场的厌倦。
“告身一纸,何意尚留天府”,透露出对仕途的无奈与失望,似乎在问自己为何还要留在这繁华却失去意义的地方。后面的“草堂重下拜,蓑衣舞”,则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劫火屡经,风霜牢护”,不仅体现了作者经历的艰难困苦,也暗示了在朋友的关心与支持下,自己依然能够坚持下来。最后“连翩使节,领取玉书交付”则是对友谊的赞美,显示出在风雨飘摇中,仍有真诚的友情相伴。而“奇光吐”则象征着希望与未来的美好。
整首诗在情感上深入骨髓,既有对官场失望的自省,也有对朋友深情的感激,更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俞樾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深邃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是反映了对官场无奈的自省、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深厚感激,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追求。
这首诗的作者是?
“只合终身作渔父”中的“渔父”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劫火”主要指代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