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2:1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2:19:32
虮虱一微臣,角巾归久。
名姓依然挂天口。
玉音虽远,犹幸述从臣友。
遗簪蒙注念,惭颜厚。
彩笔已枯,虚名难副。
毕竟聪明竟何有。
不才多病,八载圣恩孤负。
鼎湖馀涕泪,青衫透。
一介微臣如虮虱般卑微,已久不再朝见君主。
我的名姓仍然挂在天子的口中。
尽管皇上的声音遥远,我仍然幸运能向朋友们述说。
那遗留的簪子蒙着关怀,使我感到惭愧。
笔墨已经枯竭,虚名难以承载。
毕竟聪明才智究竟有什么呢?
我这无才无德的多病之人,八年来辜负了皇上的恩宠。
在鼎湖留下的泪水,浸透了我的青衫。
俞樾(1821-1907),字景纯,号秋水,晚号白石。他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政治家,精通经史,尤其以诗词闻名。俞樾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波折,同时也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后人的尊重。
《感皇恩》写作于俞樾任职期间,因其个人的遭遇和对皇恩的感慨而作。诗中流露出对过去荣华的怀念和对自己无能的惋惜,体现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失落感。
《感皇恩》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自省在清代诗歌中独树一帜。作者以“虮虱一微臣”开篇,极具自谦之意,显示其对自身身份的认知和对皇恩的感激。诗中的“玉音虽远,犹幸述从臣友”透露出他对过去与皇帝之间关系的追忆,以及在远离权力中心后对昔日恩宠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比“彩笔已枯”与“虚名难副”,表达了作者创作灵感的枯竭以及对自身才华的怀疑,反映出他在文学和政治双重领域的失落感。
在情感上,诗人不仅感慨自己的无能,还流露出对皇帝恩宠的深刻怀念,尤其在最后两句中更是以“鼎湖馀涕泪,青衫透”展现出满满的惆怅与无奈。这不仅是个人的感慨,也反映出当时士人对政治的无奈与失望。整首诗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也折射出清代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士人对于官场生涯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的追忆和对自身无能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失落的感慨和对皇恩的深刻怀念,展现了士人在政治生涯中的无奈与惆怅。
“虮虱一微臣”中“虮虱”比喻什么?
A. 小虫子
B. 卑微的身份
C. 皇帝的宠臣
答案:B
“彩笔已枯”暗示了作者什么状态?
A. 创作能力减退
B. 生活富裕
C. 与朋友关系良好
答案:A
“鼎湖馀涕泪”中的“鼎湖”指代什么?
A. 地方
B. 友谊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C
《登高》 - 杜甫
主题相似,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春望》 - 杜甫
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心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