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留呈梦得、子厚、致用(题蓝桥驿)

《留呈梦得、子厚、致用(题蓝桥驿)》

时间: 2025-04-26 21:01:00

诗句

泉溜才通疑夜磬,烧烟馀暖有春泥。

千层玉帐铺松盖,

五出银区印虎蹄。

暗落金乌山渐黑,深埋粉堠路浑迷。

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1:00

原文展示:

泉溜才通疑夜磬,
烧烟馀暖有春泥。
千层玉帐铺松盖,
五出银区印虎蹄。
暗落金乌山渐黑,
深埋粉堠路浑迷。
心知魏阙无多地,
十二琼楼百里西。

白话文翻译:

泉水流淌,似乎在夜里敲响了磬声,
余烟在春泥中散发着温暖。
千层的玉帐铺盖在松树下,
五爪的银印在地面上留下虎的爪痕。
金色的太阳已经渐渐落山,
深埋在粉土中的小路变得模糊不清。
心中明白魏阙已经不再多,
而那十二座琼楼在百里之外。

注释:

  • 泉溜:泉水流动的声音。
  • 夜磬:夜晚的钟声。
  • 春泥:春天的泥土,象征温暖。
  • 千层玉帐:形容帐篷精美,像玉一样的层叠。
  • 五出银区:银色的印记,可能指的是地面上的爪痕。
  • 金乌:古代对太阳的称呼。
  • 魏阙:指的是魏国的高楼,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琼楼:美丽的楼阁,象征着人间的美好。

典故解析:

“金乌”来自古代神话,代表太阳;“魏阙”则与历史上的魏国有关,常被用来指代权势或重要的地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生于唐宪宗元和年间。他与白居易交友深厚,提倡“新乐府”运动,注重社会现实和民生问题。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稹旅途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开头的“泉溜才通疑夜磬”以泉水的流动声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烧烟馀暖有春泥”则通过春泥的温暖传达春天的气息,体现了生机与希望。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千层玉帐”和“五出银区”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既有高雅的意象,又不失生动的细节。后半部分通过“暗落金乌山渐黑”与“深埋粉堠路浑迷”的描写,表现了夜幕降临时的迷惘与思索,最后以“心知魏阙无多地”收束,透出一种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形成了对比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泉水声与夜磬的象征,暗示宁静与思考。
    • 次句提及春泥,传达出温暖与生机的感觉。
    • 第三、四句则描绘了帐篷的华丽与生动的自然印记,体现人文与自然的结合。
    • 后半部分通过描绘天色渐黑,表现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对历史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金乌”比喻太阳,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千层玉帐”与“五出银区”形成了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思考,折射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泉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生生不息的希望。
  • 春泥:代表温暖的生命力,预示着新的开始。
  • 玉帐:象征着高雅与人文环境的融合。
  • 金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乌”指的是: A. 月亮
    B. 太阳
    C. 星星
    D. 山

  2. “千层玉帐”主要用来描绘: A. 自然景观
    B. 帐篷的华丽
    C. 战争的场景
    D. 餐饮的盛况

  3. 诗人对“魏阙”的理解是: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历史的思考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元稹与白居易的作品都侧重于表达李唐时期的社会现实,但元稹的诗更具象征和隐喻,白居易则更加直白和流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全集》
  • 《唐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晚出江城闻角 思越人 清明病中 寄题栗亭县名嘉亭 和陈传道秋日十咏之八秋兴 题张氏白云庄 卷春空(定风波) 变竹枝词九首 其六 重游梵行院 清平乐(三之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示字旁的字 案情 神武 吊尔郎当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斗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同义字 兵刃相接 馬字旁的字 饤坐男 日字旁的字 翫其碛砾不窥玉渊 包含触的成语 包含灾的词语有哪些 拆家荡产 记问之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