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0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06:46
元稹的《酬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
一年秋半月偏深,
况就烟霄极赏心。
金凤台前波漾漾,
玉钩帘下影沉沉。
宴移明处清兰路,
歌待新词促翰林。
何意枚皋正承诏,
瞥然尘念到江阴。
在一年秋天的中间,月亮渐渐升高,
尤其是在烟霄之上,令人赏心悦目。
金凤台前的水波荡漾,
玉钩帘下的影子显得沉沉。
宴会移到明亮的地方,清兰路上,
歌曲在等待新词,翰林们急于作词。
怎料枚皋正在承旨,
忽然我心中的尘念飘到了江阴。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主张“新乐府”,作品内容多涉及民生疾苦,风格清新质朴。
此诗创作于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元稹在禁中独自值夜,心中对月亮的感慨,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宦海浮沉的反思。
《酬乐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玩月见寄》是一首充满秋夜意境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中秋月色和宴会场景,表现了作者在孤独中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现实的感慨。首联以“秋半月偏深”开篇,设定了时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细腻而生动,金凤台前的水波与玉钩帘下的影子,形成了明暗交替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意象美感。最后两句则转折,提到枚皋承旨,暗示着作者在官场中的无奈与困顿,心中“尘念”涌起,反映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流畅,是元稹在中秋之夜的真实感受,展现了他深厚的诗歌造诣。
整首诗通过描写中秋月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情感深沉而细腻。
诗中提到的“金凤台”象征什么?
A. 高贵与美好
B. 贫穷与苦难
C. 曹操与刘备
答案:A
诗中“宴移明处清兰路”的意思是?
A. 宴会移到光亮的地方
B. 宴会在山上进行
C. 宴会结束了
答案:A
“何意枚皋正__,瞥然尘念到江阴。”(承诏)
元稹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对照,前者反映了官场的困顿与思念,后者则表现了豪放不羁的个性。两者在主题上有异同,但都展现了对月亮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