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3:07
男儿忍辱志长存,
出胯曾无怨一言。
漂母人亡石空在,不知还肯念王孙。
男儿承受屈辱的志向永远存在,
即使在胯下忍辱,也无怨言。
漂母已经去世,石头依旧空在,
不知她是否还会怀念王孙。
本诗的核心人物是韩信,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以智谋和忍耐著称。诗中提到的“出胯”是指韩信年轻时遭受的屈辱,而“漂母”则是一位曾帮助过韩信的妇女,表明了他在艰难时刻得到的支持和关怀。诗中通过这些典故,展现了韩信在困境中不断追求伟大志向的精神。
作者介绍:朱淑真(约1080-1155),字子华,号懋斋,宋代女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婉约动人的词作而闻名。她的作品多描写女性的情感与生活,具有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女性的地位相对低下,但朱淑真通过对韩信的描写,表达了对伟大志向的向往和对忍辱负重精神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韩信忍辱负重的描写,展现了其坚定的志向和不屈的精神。开篇便指出“男儿忍辱志长存”,强调了男性在面对屈辱时应有的坚韧和追求。诗中提到“出胯曾无怨一言”,通过对韩信屈辱经历的回顾,表现出他并未因屈辱而怨天尤人,反而在心中默默坚持自己的理想。
接下来的“漂母人亡石空在”,则是对韩信恩人漂母的追忆,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在漂母去世后,石头仍然留在原地,象征着他曾经的支持与帮助,即使人去世,情感与回忆依然存在。最后一句“不知还肯念王孙”,则引发了对韩信未来的思考,是否在成就伟业后仍会怀念过往的屈辱与恩情。
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朱淑真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韩信的故事传达出忍辱负重的重要性,强调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对往事的铭记。
诗词测试:
韩信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个人品质?
A. 忍辱负重
B. 怨天尤人
C. 逃避现实
漂母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历史的遗忘
B. 亲情与支持
C. 绝望与孤独
诗中提到的“王孙”指的是谁?
A. 韩信
B. 其他将领
C. 漂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