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4:50
沁园春 腕
作者: 厉鹗 〔清代〕
十二楼高,隐约轻云,全遮玉容。正帘衣半卷,斜支雪藕,香罗一握,乍敛春葱。肤薄微揎,节圆渐露,独倚霞腮想像中。凉侵处,有退红衫袖,浅护西风。欠伸在画屏东。见背后凝酥两欲融。更朱绳力怯,秋千齐挽,彩丝痕紧,端午深笼。对脉慵抬,伤心小扼,笑学簪花运未工。新来瘦,问那人知不,跳脱旋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佳人在高楼中,轻云隐约,把她美丽的容颜遮掩。此时,她的衣帘半卷,斜靠着一支雪藕般的手臂,香罗轻握,似乎刚刚收敛了春天的葱茏。她的肌肤薄而柔嫩,手臂的曲线渐渐显露,独自倚靠着红霞般的脸庞,沉浸在幻想之中。微凉的风轻轻侵袭,红色的长袖轻轻护住她,显得柔弱无力。她懒洋洋地靠在画屏的东侧,透过她的身后可以看到那令人心醉的姿态,仿佛要融化在一起。朱色的绳带因为紧张而无力,秋千上的彩丝痕迹紧绷,似乎在端午的笼罩之下。她的神情似乎懒散到不想抬起头,心中有些伤感,微微的扼制着自己的情感,笑着学习如何用簪子插花却显得不太熟练。她的新来只是让她显得瘦弱,不知道那人是否知晓,想要逃离这种旋转的松绑。
作者介绍:厉鹗(约1660-约1730年),清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诗歌风格和独特的个性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女性的美丽与情感,擅长运用细腻的笔触和形象的比喻。
创作背景:这首《沁园春 腕》反映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特别是对女性美的赞美,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细腻的审美情趣。
《沁园春 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脆弱。整首诗以“十二楼高”的高远起始,立即引起读者的注意,接着通过轻云的隐约描绘,勾勒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氛围。诗中对女性肌肤、姿态、衣物的描写,细致入微,令人仿佛感受到那种清新的气息和温柔的触感。
诗人以“凉侵处”的意象,暗示着外界的侵扰和内心的脆弱。佳人倚靠画屏,既是对美的展示,也是对孤独与思考的象征。她的神情中透出一种懒散与无奈,似是在对生活的感慨。尤其是“笑学簪花运未工”的句子,令人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期待与无奈交织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在细节上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又在情感上给予了读者强烈的共鸣。通过对女性美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女性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向往、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情感的微妙体悟,展现了清代文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十二楼高”主要表达了什么?
“肤薄微揎”中“微揎”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朱绳”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对《沁园春 腕》的全面理解与欣赏,帮助读者深入体会诗中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