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0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04:54
沁园春·和韵简厚庵
作者: 杨葆光 〔清代〕
有人词人,是石湖仙,寄兴渺哉。
更王昌十五,年时许嫁,张先三影,妙绝纤埃。
一样清才,无边绮丽,说到閒情笑举杯。
应怜我,堕红尘十丈,蓬岛难回。
生涯。无计安排。问妆阁何时亲去来。
羡朝云梦稳,商量近句,小蛮腰瘦,描画形骸。
自喜风怀,慰侬寂寞,教种孤山处士梅。
新词好,怕烟浓九子,着意相催。
有人觉得词人就像石湖的仙人,寄托着渺茫的兴致。
当年王昌龄写下《十五夜鸣鸦》,年纪轻轻就许下了嫁约,张先的三幅影像,更是绝妙的纤细之美。
同样清雅的才华,无限的绮丽,提起闲情时不禁举杯畅饮。
应当怜惜我,堕入红尘十丈,难以回到蓬莱仙岛。
生活呀,没有办法安顿。问问妆阁,你何时亲自来访呢?
羡慕那晨曦下的云梦稳妥,商量近来的诗句,描画出小蛮腰的纤细身姿。
自得其乐,安慰着寂寞的她,愿意在孤山教种梅花。
新词好,怕烟雾弥漫,九子诗人便急于催促。
杨葆光,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脱俗,常运用典故,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个性。
本诗创作于清代,社会环境较为繁荣,文人墨客频繁交流。诗人借用他人名作与典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出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这首诗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借鉴与改写,展示了诗人在表达情感时的细腻与深刻。诗中提到的“石湖仙”和“王昌”,不仅是对历史的呼应,同时也是对自身才华的自我认同与追求。诗人以“清才无边绮丽”来形容自身的才情,既表现了自信,也流露出对美的执着追求。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借用“堕红尘十丈,蓬岛难回”,表明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尤其是“生涯,无计安排”一句,透出一种对人生的迷茫与困惑。诗人对“妆阁”的提问,暗含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期待,使得整首诗在抒情中更显真切。
最后,诗中“新词好,怕烟浓九子,着意相催”一句,既是对当前文学环境的反思,也是对自身创作的激励与期待,展现出诗人对美好与悠然生活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迷茫。通过对古典文学的引用,诗人不仅展现了个人才情,也反映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当下的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石湖仙”指的是?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妆阁”象征着__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怀期待。
通过这些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诗人在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