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隆佑太后挽歌辞三首

《隆佑太后挽歌辞三首》

时间: 2025-05-07 23:24:23

诗句

俭约身为率,忧勤寿岂延。

钟残长乐夜,日断泰陵烟。

归驭应奔月,余勋赖补天。

伤心南渡日,一棹赣江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24:23

原文展示:

隆佑太后挽歌辞三首 刘子翚 〔宋代〕

俭约身为率,忧勤寿岂延。 钟残长乐夜,日断泰陵烟。 归驭应奔月,余勋赖补天。 伤心南渡日,一棹赣江船。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以节俭简约为榜样,忧国忧民使得寿命未能延长。长乐宫的钟声在夜晚残响,太阳不再照耀泰陵的烟雾。归去的马车应当奔向月亮,留下的功勋依赖于补天。在伤心南渡的日子里,一叶小舟在赣江上漂泊。

注释: 字词注释:

  • 俭约:节俭简约。
  • 身为率:作为榜样。
  • 忧勤:忧国忧民。
  • 寿岂延:寿命未能延长。
  • 钟残:钟声残响。
  • 长乐:长乐宫,古代宫殿名。
  • 日断:太阳不再照耀。
  • 泰陵:古代帝王陵墓。
  • 归驭:归去的马车。
  • 奔月:奔向月亮,比喻归去。
  • 余勋:留下的功勋。
  • 补天: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的故事,比喻弥补国家的不足。
  • 伤心:极度悲伤。
  • 南渡:指南宋时期,宋室南迁。
  • 一棹:一叶小舟。
  • 赣江:江名,流经江西。

典故解析:

  • 补天:源自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的故事,这里比喻弥补国家的不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约1080-1142),字子翚,号东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为隆佑太后所作的挽歌,表达了对太后的哀悼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隆佑太后去世后所作,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太后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隆佑太后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中“俭约身为率,忧勤寿岂延”一句,既赞扬了太后的节俭和忧国忧民,又暗含了对太后寿命未能延长的遗憾。后文通过“钟残长乐夜,日断泰陵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哀伤和无奈的氛围。最后两句“伤心南渡日,一棹赣江船”,则直接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太后逝去的悲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挽歌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俭约身为率,忧勤寿岂延”:赞扬太后以节俭简约为榜样,忧国忧民,但寿命未能延长。
  2. “钟残长乐夜,日断泰陵烟”:长乐宫的钟声在夜晚残响,太阳不再照耀泰陵的烟雾,营造哀伤氛围。
  3. “归驭应奔月,余勋赖补天”:归去的马车应当奔向月亮,留下的功勋依赖于补天,比喻太后的功绩和国家的未来。
  4. “伤心南渡日,一棹赣江船”:在伤心南渡的日子里,一叶小舟在赣江上漂泊,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归驭应奔月”比喻太后的归去,“余勋赖补天”比喻太后的功绩和国家的未来。
  • 意象:通过“钟残长乐夜”、“日断泰陵烟”等意象,营造哀伤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隆佑太后的哀悼,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太后逝去的悲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残:钟声残响,营造哀伤氛围。
  • 长乐夜:长乐宫的夜晚,暗含哀伤。
  • 日断:太阳不再照耀,暗喻国家命运的不确定。
  • 泰陵烟:泰陵的烟雾,暗含哀悼。
  • 归驭:归去的马车,比喻太后的归去。
  • 奔月:奔向月亮,比喻归去。
  • 补天: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的故事,比喻弥补国家的不足。
  • 伤心:极度悲伤。
  • 南渡日:指南宋时期,宋室南迁,暗含国家命运的忧虑。
  • 一棹:一叶小舟,比喻漂泊不定。
  • 赣江船:赣江上的小舟,暗含漂泊不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俭约身为率”指的是什么? A. 太后的节俭 B. 太后的忧国忧民 C. 太后的寿命 答案:A

  2. “钟残长乐夜”中的“长乐”指的是什么? A. 长乐宫 B. 长乐坊 C. 长乐县 答案:A

  3. “归驭应奔月”中的“奔月”比喻什么? A. 太后的归去 B. 太后的功绩 C. 国家的未来 答案:A

  4. “余勋赖补天”中的“补天”比喻什么? A. 太后的功绩 B. 国家的未来 C. 弥补国家的不足 答案:C

  5. “伤心南渡日”中的“南渡”指的是什么? A. 宋室南迁 B. 太后的南渡 C. 诗人的南渡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 杜甫《春望》: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刘子翚《隆佑太后挽歌辞三首》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作品都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但刘子翚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刘子翚《隆佑太后挽歌辞三首》与杜甫《春望》:两首作品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刘子翚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刘子翚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歌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刘子翚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杂诗 其二 春日杂诗 其一 秋夜次陈次卯韵 长乐台 晚过露筋祠 宁远杂咏 召伯堰 岘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纵纵 包含鸢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日的词语有哪些 母字旁的字 青字旁的字 暗香疏影 雷霆电雹 土阶茅屋 黼国黻家 月露之体 門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魂骸 将顺其美 遐轨 虫字旁的字 瘴乡恶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