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感春

《感春》

时间: 2025-05-04 01:48:10

诗句

老思不禁春,风光照眼新。

花房红鸟觜,池浪碧鱼鳞。

倚棹谁为伴,持杯自问身。

心情多少在,六十二三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8:10

感春

原文展示:

老思不禁春,风光照眼新。
花房红鸟觜,池浪碧鱼鳞。
倚棹谁为伴,持杯自问身。
心情多少在,六十二三人。

白话文翻译:

年纪大了,不禁感到春天的到来,眼前的春光是那么的新鲜美好。
花房中的红鸟在啄食,池水中波浪荡漾,映出碧绿的鱼鳞。
我倚着船桨,独自一人,问自己:我现在的心情如何呢?
我已是六十二三岁,心中多少感慨和惆怅?

注释:

  • 老思:年纪大了,想到过去的事情。
  • 不禁:忍不住。
  • :春天,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风光:自然景色。
  • 花房:花丛。
  • 红鸟觜:红色的小鸟在啄食。
  • 池浪:池水的波浪。
  • 碧鱼鳞:青色的鱼鳞。
  • 倚棹:倚靠船桨。
  • 持杯:手中拿着酒杯。
  • 自问身:自问自己的状态。
  • 心情多少在:心中有多少感慨。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结合了春天的普遍象征意义和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题材广泛,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感春》作于白居易晚年,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感春》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诗的开头,诗人表现出对春天的敏感和热爱,春天的到来使他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接着,诗人通过花鸟、池水的描写,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年龄和人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惆怅。最后一句“心情多少在,六十二三人”更是点明了诗人的心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感慨的深思。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自然,意象新颖,既有春天的美丽生动,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白居易深厚的诗歌功力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思不禁春:年纪渐长,思绪对春的感触愈发强烈。
  2. 风光照眼新:春天的风光映入眼帘,焕然一新。
  3. 花房红鸟觜:描绘春日花房中红鸟啄食的景象,生动而鲜活。
  4. 池浪碧鱼鳞:水中波浪荡漾,映出青色鱼鳞,色彩斑斓。
  5. 倚棹谁为伴:独自倚靠船桨,感到孤寂。
  6. 持杯自问身:手握酒杯,反思自己的处境。
  7. 心情多少在:心中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8. 六十二三人:年岁已高,感慨万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花房红鸟觜,池浪碧鱼鳞”,前后两句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春天被赋予感情,显得更加生动。
  • 比喻: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体现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新生。
  • 红鸟:象征生命的活力。
  • 碧鱼鳞:象征清新与灵动。
  • 酒杯:象征孤独与内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感春》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2. 诗中“倚棹谁为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幸福
    • B. 孤独
    • C. 忧伤
    • D. 兴奋

答案:

  1. C. 白居易
  2.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晓》:描绘春天的宁静与美好,与《感春》中的感悟形成对比。
  • 《春夜喜雨》:表现春雨的滋润与生命的希望,与《感春》的生命感悟相互呼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题朝阳岩 题所居 野菊 贻老僧 贻老僧 湘中别成威阇黎 钓鱼 中秋越台看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齒字旁的字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鄙旅 荒烟野蔓 鼹鼠饮河 名利双收 先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悟彻 衣字旁的字 暮景桑榆 俭谨 在耳历历 破落户 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