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惜小园花

《惜小园花》

时间: 2025-04-27 15:00:24

诗句

晓来红萼凋零尽,但见空枝四五株。

前日狂风昨夜雨,残芳更合得存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0:24

原文展示:

惜小园花
白居易 〔唐代〕

晓来红萼凋零尽,但见空枝四五株。
前日狂风昨夜雨,残芳更合得存无。

白话文翻译:

清晨时分,红色的花瓣已经凋落殆尽,只剩下四五根光秃秃的枝条。前几日的狂风和昨夜的雨水,残存的花香究竟还能剩下多少呢?

注释:

  • 晓来:清晨到来。
  • 红萼:指红色的花瓣。
  • 凋零尽:完全凋谢了。
  • 空枝:光秃的枝条。
  • 狂风:猛烈的风。
  • 昨夜:指前一晚。
  • 残芳:剩余的花香。
  • 更合得存无:更能留存下来的还有多少。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的情感与佛教中“无常”的思想相契合,强调了事物的短暂与变化,这一主题在唐代诗歌中常被提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注重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作品以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惜小园花》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此时,诗人经历了生活的多重磨难,对自然的感悟愈加深刻。

诗歌鉴赏:

《惜小园花》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开篇“晓来红萼凋零尽”,用清晨的宁静与花瓣的凋零对比,展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接着,诗人提到“狂风”和“昨夜的雨”,暗示自然的无情与不可预测,这不仅是天气的变化,也是人生的隐喻。最后一句“残芳更合得存无”,让人感受到一种惆怅和无奈,似乎在问:在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之后,曾经的美好到底还有多少能够继续留存?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描摹,也有情感的流露,展现了白居易对生命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来红萼凋零尽:描述清晨时,花瓣已经凋谢完毕,展现了生命的短暂。
  2. 但见空枝四五株:只剩下几根光秃的枝条,象征着生命的遗憾。
  3. 前日狂风昨夜雨:提及自然界的变化,暗示生活的不确定性。
  4. 残芳更合得存无:反思经过风雨后,剩余的美好是否还能存留。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风雨似乎具有了破坏的力量。
  • 对比:鲜花的盛开与凋谢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无常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花的凋零为引子,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惋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萼:象征着青春与美好,代表着生命的鲜活。
  • 空枝:代表死亡与失去,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 狂风与雨:象征着外部环境的无情与变化,反映人生的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萼”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花瓣
    • B. 绿色的叶子
    • C. 树干
  2. 诗的主题是?

    • A. 对爱情的渴望
    • B. 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C. 对大自然的赞美
  3. “残芳更合得存无”中“存无”的意思是?

    • A. 能否存活
    • B. 能否记住
    • C. 能否消失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白居易的《惜小园花》更注重对自然物象的细腻描写与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相关查询

和周正孺坠马伤手 渼陂鱼(陂在鄠县。) 南华寺 石鼓歌 如梦令·春思 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 和三舍人省上(三月二十九日作。明日驾幸景 鳆鱼行 石炭(并引) 扶风天和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孤峙 示字旁的字 相如题柱 病质 鱼字旁的字 兵结尾的成语 两点水的字 鸥闲 刺耳 马前卒 抱雪向火 反面无情 高字旁的字 溺心灭质 绿蓑青笠 臼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