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0:24
惜小园花
白居易 〔唐代〕
晓来红萼凋零尽,但见空枝四五株。
前日狂风昨夜雨,残芳更合得存无。
清晨时分,红色的花瓣已经凋落殆尽,只剩下四五根光秃秃的枝条。前几日的狂风和昨夜的雨水,残存的花香究竟还能剩下多少呢?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的情感与佛教中“无常”的思想相契合,强调了事物的短暂与变化,这一主题在唐代诗歌中常被提及。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注重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作品以情感真挚著称。
《惜小园花》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此时,诗人经历了生活的多重磨难,对自然的感悟愈加深刻。
《惜小园花》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开篇“晓来红萼凋零尽”,用清晨的宁静与花瓣的凋零对比,展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接着,诗人提到“狂风”和“昨夜的雨”,暗示自然的无情与不可预测,这不仅是天气的变化,也是人生的隐喻。最后一句“残芳更合得存无”,让人感受到一种惆怅和无奈,似乎在问:在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之后,曾经的美好到底还有多少能够继续留存?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描摹,也有情感的流露,展现了白居易对生命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整首诗以花的凋零为引子,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惋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诗中提到的“红萼”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是?
“残芳更合得存无”中“存无”的意思是?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白居易的《惜小园花》更注重对自然物象的细腻描写与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