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0:03
湘中别成威阇黎
作者:李群玉 〔唐代〕
至哉彼上人,冰霜凛规则。
游心杳何境,宴坐入冥默。
解空与密行,名腊信崇德。
吐论驾秋涛,龙宫发胸臆。
群迷行大夜,浩浩一昏黑。
赤水千丈深,玄珠几人得。
持杯挹溟涨,至理安可测。
宁假喻芭蕉,真成嗅薝卜。
松声扫白月,霁夜来静域。
清梵罢法筵,天香满衣襋。
何方济了岸,秪仗慈航力。
愿与十八贤,同栖翠莲国。
这位高人真是了不起,他的威风如同冰霜般冷峻而严肃。
心灵游荡于何种境界,宴坐之时入于无声的沉默。
他解开空虚与隐秘的行径,名声与风德共存。
他所言论如同驾驭秋涛,仿佛来自龙宫的深邃想法。
众人在黑暗的大夜中迷失,浩浩荡荡像一片昏暗。
赤水深不可测,几人能得到那深藏的玄珠?
举杯饮水,海洋的涨潮又如何能测量至理?
宁可假借芭蕉的比喻,不如真实地嗅到薝卜的芬芳。
松声在白月下扫荡,霁夜带来静谧的境地。
清音止于法筵,天香飘散满衣襋。
何方可以渡过岸边,唯有仗恃慈航的力量。
我愿与十八位贤人,一同栖息于翠莲的国度。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多以抒情和哲理为主,常反映个人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作者身处湘中的时候所作,表达了他对高人境界的向往,以及对自我内心深处的探索。诗中融入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湘中别成威阇黎》是李群玉的一首深邃的哲理诗。诗中通过对高人境界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宇宙真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以“至哉彼上人”引入,立刻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那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而后,作者通过“冰霜凛规则”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高人的威仪和崇高的品德。
诗中多次使用对比和隐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例如“赤水千丈深,玄珠几人得”,象征着智慧和真理的深不可测,只有少数人能够领悟。接着,诗人反思了人类对真理的探索,提出“至理安可测”,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无奈和思考。
整首诗以“愿与十八贤,同栖翠莲国”收尾,寓意着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希望。通过对高人境界的向往,李群玉不仅表现出个人的哲学思考,也反映了对人类共同理想的追求。诗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和优美意象,使得这首诗成为唐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高人境界的向往,探讨了人生哲理与真理的深邃,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这种追求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对人类共同理想的共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彼上人”的意思是?
A. 普通人
B. 高人
C. 士人
D. 婴儿
“赤水千丈深”中的“赤水”象征什么?
A. 浅显的道理
B. 深不可测的智慧
C. 生命的源泉
D. 自然的力量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A. 寻找财富
B. 希望与贤人共处
C. 渴望名声
D. 追求权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李群玉的《湘中别成威阇黎》和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理想的追求,但李群玉更注重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