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青玉案三首 其二

《青玉案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2 08:03:39

诗句

晴阳媚月春花粲,差堪比、君词翰。

第二泉边三径远。

青丝络马,紫烟笼袖,肯为蓬蒿恋。

子虚定有同时羡,笔露文澜惊扑面。

十二碧栏游已遍。

红亭词句,翠鬟歌曲,且把清樽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3:39

原文展示:

晴阳媚月春花粲,差堪比君词翰。
第二泉边三径远。青丝络马,紫烟笼袖,肯为蓬蒿恋。
子虚定有同时羡,笔露文澜惊扑面。
十二碧栏游已遍。红亭词句,翠鬟歌曲,且把清樽劝。

白话文翻译:

阳光明媚,月色柔美,春花争艳,实在难以比拟你那优美的诗句。
在第二泉边,三条小径遥远而静谧。青丝缠绕马头,紫烟笼罩衣袖,愿意为这蓬蒿之地留恋。
子虚(即神话中的人物)一定会对此羡慕,与我同在,笔尖流露出文采,仿佛扑面而来。
在这十二道碧栏前游玩已是遍历,红亭内的词句,翠鬟的歌曲,且请我劝你共饮清酒。

注释:

  • 晴阳:晴朗的阳光。
  • 媚月:柔美的月光。
  • 春花粲:春天的花朵盛开,色彩鲜艳。
  • 第二泉:可能指代某个特定的泉水,象征幽静之处。
  • 青丝:马的鬃毛。
  • 紫烟:形容衣袖轻盈飘逸的样子。
  • 蓬蒿恋:意指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 子虚:古代神话人物,常用来指代空幻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士奇(1660年-1735年),清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因其精通诗词而享有盛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是高士奇在与友人共游时所作,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友人的相伴,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青玉案三首 其二》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细腻观察与对友谊的深切珍视。首句以“晴阳媚月春花粲”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图景,阳光的璀璨与月光的柔和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接着,诗人将这种自然之美与友人的才华进行了比较,表达出对友人诗才的赞美之情。第二节则通过描绘“第二泉边三径远”的幽静场景,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这里的“青丝”与“紫烟”富有动感,展现了一种轻盈的生活态度。

而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子虚定有同时羡”,可见他认为这份美景与诗情是人人向往的。最后以“且把清樽劝”结尾,既是对友人的邀请,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享受,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真挚,诗人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与友谊的情感相结合,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晴阳媚月春花粲:描绘春日的美好景象,阳光明媚,月色柔和,春花盛开。
  2. 差堪比君词翰:自然之美难以与友人的诗才相提并论,表达对友人的敬佩。
  3. 第二泉边三径远:引入一个幽静的场所,暗示诗人的闲适心境。
  4. 青丝络马,紫烟笼袖: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优雅的生活方式。
  5. 肯为蓬蒿恋:表现对自然的眷恋,倾向于简朴的生活。
  6. 子虚定有同时羡:感叹这种美好情境,连虚幻的神话人物也会羡慕。
  7. 笔露文澜惊扑面:形容书写的才华如潮水般涌现,令人震撼。
  8. 十二碧栏游已遍:指在美景中游览,暗示曾经的欢聚。
  9. 红亭词句,翠鬟歌曲:描绘红亭里的诗歌与歌曲,营造愉悦的氛围。
  10. 且把清樽劝:劝酒,表达对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诗人的情感,增强诗意。
  • 拟人:用“子虚”来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对仗:如“晴阳媚月”与“春花粲”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友谊,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诗才的赞美。整体情感基调轻松愉悦,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阳:象征希望与生机。
  • 媚月:代表柔和与宁静。
  • 春花:象征青春与美好。
  • 青丝:象征优雅与自由。
  • 紫烟:象征梦幻与浪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第二泉”指的是什么? A. 水源
    B. 山峰
    C. 林间

  2. 诗中“笔露文澜惊扑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惊艳
    C. 忧伤

  3. “红亭词句,翠鬟歌曲”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饮酒作乐
    B. 读书学习
    C. 旅行探险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 陆游

诗词对比:

  • 高士奇的《青玉案》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均以青玉案为名,前者注重自然与友谊,后者则着重于豪情与壮志。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论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入门》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太常引 太常引 太常引(寿南涧) 太常引·钱齐参议归山东 秋霁 秋霁 九日灵佑宫登高,和棠村公作 秋霁 秋霁草堂闲望 秋霁 继古韵述怀 秋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宝贝疙瘩 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抛头露脸 侦觇 包含土的成语 仗节死义 犬字旁的字 袍仗 能掐会算 貝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风篷 女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日中将昃 天理昭昭 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几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