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青玉案 其二 渡江有感

《青玉案 其二 渡江有感》

时间: 2025-05-02 13:34:43

诗句

片帆絓处芦花白。

痛年少、经兵革。

庾信江陵归未得。

教兵城下,高迁屯畔,一夜寒涛坼。

东来西往看如织。

问谁是、当时客。

睹此芒芒百思集。

素车何在,乌鸢散尽,犹有人沾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4:43

青玉案 其二 渡江有感

原文展示

片帆絓处芦花白。痛年少经兵革。庾信江陵归未得。教兵城下,高迁屯畔,一夜寒涛坼。东来西往看如织。问谁是当时客。睹此芒芒百思集。素车何在,乌鸢散尽,犹有人沾臆。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幅芦花摇曳的渡江景象,诗人感慨自己年少时经历的战争与动荡,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无奈。庾信在江陵的归途尚未实现,士兵们在城下驻扎,寒潮袭来,夜里波涛汹涌。人来人往的景象如同织锦,诗人不禁想问,那些当年的客人如今何在?望着这片辽阔的水面,百感交集。白车已无踪影,乌鸦也散去,唯有那一抹忧伤仍在心头萦绕。

注释

  • 片帆:指小船或快帆,寓意轻便而迅速的过江方式。
  • :指停泊,系泊。
  • 芦花:芦苇开花时的样子,象征着自然的宁静。
  • :表示深切的感受。
  • 兵革:战争与动乱。
  • 庾信:庾信是南朝著名诗人,曾在江陵任职。
  • 高迁:指高高的迁移,可能指的是离开故乡。
  • 寒涛:寒冷的波涛,象征着凶险与孤寂。
  • 东来西往:形容人流如织,来往不绝。
  • 素车:白色的马车,象征着离散与失落。
  • 乌鸢:乌鸦,常象征着忧伤与别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奇龄(约1620-约1710),清代诗人,字子仪,号云溪,江苏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争频发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象,表达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青玉案 其二 渡江有感》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开头“片帆絓处芦花白”以细腻的观察描绘渡江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接着,诗人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的经历,特别是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动荡,表现出对和平年代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庾信的提及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呼应,也映射出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思考。

全诗中,寒涛与芦花的对比、东来西往的繁忙与素车乌鸦的孤寂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诗人在哀伤中看到了时代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最终引发了他对当年客人的追问,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时间面前的脆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片帆絓处芦花白:描述小舟停靠在芦苇旁,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痛年少经兵革:表现诗人对年轻时经历动乱的痛苦感受。
  • 庾信江陵归未得:提及庾信,暗示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 教兵城下:描绘士兵在城下驻扎的情景,象征着战争的阴影。
  • 高迁屯畔,一夜寒涛坼:表达在寒潮中,诗人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助。
  • 东来西往看如织:描绘繁忙的景象,流动的人群与悠闲的自然形成对比。
  • 问谁是当时客:追问往昔的朋友,表达对人际关系的思索。
  • 睹此芒芒百思集: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思绪万千。
  • 素车何在,乌鸢散尽:感叹失去的时光与身边的孤独,留给人无尽的惆怅。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东来西往看如织”,形象地描绘了人流如织的场面。
  • 对仗:如“素车何在,乌鸢散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芦花、寒涛、素车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故乡和往昔的深切怀念,以及在动荡历史中对个人命运的反思。通过自然与人事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与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片帆:象征着自由与流动,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 芦花:代表自然的美好与静谧,形成对比。
  • 寒涛:象征着内心的波澜与外界的动荡。
  • 素车:象征着过去的繁华与如今的孤独。
  • 乌鸦:常常与哀愁、别离相联系,深化了诗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庾信”是指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南朝
    • C. 宋代
    • D. 明代
  2. “片帆絓处芦花白”中的“芦花”象征着什么?

    • A. 战争
    • B. 自然的宁静
    • C. 个人的孤独
    • D. 友谊
  3. 诗人对“当时客”的追问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对战争的厌倦
    • B. 对人际关系的思索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B. 南朝
  2. B. 自然的宁静
  3. B. 对人际关系的思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 《春望》:杜甫的诗作,反映了战争后的凄凉与对国破家亡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青玉案 其二 渡江有感》 vs. 《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后者则强调国家的动乱与个人的悲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背后的故事》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好事近(董令升生日) 教授颜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韵 其一 和历阳守张仲智观梅五首 题璋老清閟轩 送无为宰赵涣冰仲 宴桃源(乌江路中二首) 和刘与可二首 再用奴字韵寄李廷吉 和徐伯远见寄三首 和陶尉喜雨呈张文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亠字旁的字 怡志养神 韋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乙速孤 饮酒茹荤 四点底的字 隶字旁的字 远谋深算 筑建 江山可改,本性难移 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亨嘉之会 包含洄的词语有哪些 相伤 阴府 雷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