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0:37
作者:杜牧 〔唐代〕
学他趋世少深机,
紫阁青霄半掩扉。
山路远怀王子晋,
诗家长忆谢玄晖。
百年不肯疏荣辱,
双鬓终应老是非。
人道青山归去好,
青山曾有几人归。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反思与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诗人说自己学习他人处理世事的智慧,却发现紫阁和青霄的门半掩着。长长的山路让我怀念王子晋,诗人总是怀念谢玄的光辉。即使经历了百年,仍不愿疏远名利的得失,双鬓渐白终究会老去是非。人们常说青山归去是好事,但青山曾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归去呢?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樵夫,晚唐著名诗人,以五言绝句闻名,擅长描写山水、风景,作品往往蕴含深意,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杜牧中年时期,反映了他对过往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感慨。在政治动荡和个人追求之间,他感受到的无奈与困惑。
《怀紫阁山》是杜牧用以表述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的作品。诗的开头,通过“学他趋世少深机”一句,表明了诗人对世事的观察与反思,并暗示自己并不愿意过于迎合世俗的生活。同时,诗人提到“紫阁青霄半掩扉”,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紫阁象征着理想的归宿,而青霄则代表着远大的理想。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怀念王子晋和谢玄,来表达对历史的追思与个人价值的追求。他们都是卓越的诗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盛景。诗中“百年不肯疏荣辱,双鬓终应老是非”一句,表现了对于名利得失的执着与无奈,人生的辗转往往让人难以释怀。
最后两句“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则引发了对理想生活的思考,诗人质疑理想的实现与人们的归属感,实际上是对人生归宿探讨的深刻反思。这种质疑让整首诗具有了更深层的思想内涵,展现出杜牧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名利与内心追求的矛盾,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自身命运的反思,最终引发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杜牧的“紫阁”指代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百年不肯疏荣辱”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青山曾有几人归”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牧的《怀紫阁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涉及对自然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杜牧更强调历史人物的怀念,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千秋,表现出不同的诗人个性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