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时间: 2025-07-27 23:52:13

诗句

日暖泥融雪半销,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52:13

原文展示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销,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白话文翻译

春日温暖,泥土融化,雪已经消融一半,
行人骑马走在芳草间,马蹄声响亮而骄傲。
九华山的道路上云雾缭绕,遮住了寺庙的轮廓,
清澈的弋江边,村庄的柳树轻轻拂动桥面。
你的心意如鸿雁高飞,我的心情就像那摇荡的旗帜。
同路的人无法一起归去,
故乡在春天却显得格外寂寥。

注释

  • 日暖:形容春天温暖的天气。
  • 泥融:泥土融化,表明春天的到来。
  • 芳草:春天长出的青草,象征生机。
  • 马声骄:马的嘶鸣声骄傲而有力。
  • 九华山:山名,位于今安徽省,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 云遮寺:形容云雾缭绕,寺庙隐约可见。
  • 清弋江:指弋江,水清澈流畅。
  • 柳拂桥:柳树轻柔地拂动桥面,富有春意。
  • 君意如鸿:比喻对方的志向高远。
  • 悬旆:形容心情不稳定。
  • 同来不得同归去:指同伴无法一同归去,表达惜别之情。
  • 故国逢春一寂寥:故乡在春天却显得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秋水,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杜牧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被后世称颂。他的诗作以律诗见长,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抒情、咏史和写景,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杜牧任职期间,他在宣州时送别好友裴坦前往舒州,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作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前途的迷茫与对归属感的渴望,同时也折射出杜牧内心的孤独与感伤。

诗歌鉴赏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是杜牧典型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色与送别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未来的迷茫。首联“日暖泥融雪半销,行人芳草马声骄”,描绘了春暖花开的自然景象,既是环境的描写,也是对送别时节的背景交代,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将目光转向了九华山和弋江,云雾与柳树的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这一句,运用比喻与对比,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差异,友人的志向高远,而诗人内心却因离别而感到摇摆不定、无所适从。最后两句“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更是道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虽是春天,却感到一片寂寥。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色与送别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故乡的思念,体现出杜牧深厚的情感表达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暖泥融雪半销”:春暖之时,泥土开始融化,雪也快要消退,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行人芳草马声骄”:行人在草地上骑马,马儿神采奕奕,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九华山路云遮寺”:描绘九华山的景象,云雾缭绕,寺庙隐约可见,增添了神秘感。
  • “清弋江村柳拂桥”:江边村庄的柳树轻拂桥面,描绘出宁静的乡村风光。
  • “君意如鸿高的的”:比喻友人的志向高远,像鸿雁一样高飞。
  • “我心悬旆正摇摇”:表达诗人内心的动荡与不安。
  • “同来不得同归去”:表达离别的无奈,不能再一起回家。
  • “故国逢春一寂寥”:故乡在春天却显得孤独,渗透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君意如鸿”,将友人的志向比作鸿雁,突显高远。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柳拂桥”,赋予柳树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景与离别的悲伤,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故乡的思念,情感丰富而细腻,展现了人对生活与情感的深刻体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新的开始与生机。
  • 马鸣:象征行人的骄傲与奔放。
  • 云雾:象征不确定与神秘。
  • 柳树:象征柔情与思念。
  • 故乡:象征归属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牧的《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别与思念
    C. 愤怒

  2. 诗中“君意如鸿”中的“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鱼
    C. 一条河

  3. 诗的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快乐
    B. 迷茫与寂寥
    C. 自信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赠汪伦》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是描绘自然景色与情感表达,但更侧重于壮阔的视野与豪情壮志。
  • 《赠汪伦》:同样涉及送别之情,表达了深厚的友谊与惜别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西江月(庆太夫人七十) 点绛唇(卢守席上) 菩萨蛮(施尉生日) 传言玉女·稽古堂前 鹊桥仙(乙丑七夕) 传言玉女(五月四日孙佥判四昆仲携具稽古堂观竞渡,有作) 玉楼春(丁卯四月一十三日书考会作) 鹧鸪天(乙丑八月十八日寿太孺人) 菩萨蛮·泉江三遇昌阳节 点绛唇(王园次施尉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死标白缠 龝字旁的字 单复之术 门字框的字 口字旁的字 鸟覆危巢 搽油抹粉 愿者上钩 双人旁的字 标容 己字旁的字 河鱼之疾 宂吏 危时 东挨西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