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4:00
送顾非熊下第归
作者: 朱庆馀 〔唐代〕
但取诗名远,宁论下第频。
惜为今日别,共受几年贫。
听雨宿吴寺,过江逢越人。
知从本府荐,秋晚又辞亲。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朋友顾非熊的情感。诗人愿意追求远大的声名,而不在乎频繁落第的遭遇。今天分别,令人感慨二人共同经历的贫困生活。听着雨声在吴地的寺庙中住宿,路过江边遇见了来自越地的人。知道他是从本府推荐的,秋天的晚期又要与亲人告别。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见长。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朋友的关心,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此诗作于诗人与友人顾非熊分别之际,顾非熊因科举落第而归,诗人以此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和送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下的艰辛与无奈。
这首《送顾非熊下第归》通过简单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对人生的思考。开篇的“但取诗名远,宁论下第频”反映了诗人对名声的追求,强调了在科举制度下,落第并非人生的终点,而是追求更高理想的过程。诗人以此鼓励朋友,不必因落第而气馁。
“惜为今日别,共受几年贫”一句则流露出对离别的惆怅与对共同经历的感慨,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朋友间的相知相惜。“听雨宿吴寺,过江逢越人”描绘了诗人在安静的环境中思考人生,耳边的雨声似乎在为分别增添了几分惆怅。最后一句“知从本府荐,秋晚又辞亲”则带有对未来的期许与不舍,表达了朋友间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友人的关切,也有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使人深感共鸣。
整首诗旨在表达对朋友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思考,强调了在艰难时光中仍要对未来保持希望与追求,展现了唐代文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中“下第”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离别的感情?
诗的中心主题是什么?
杜甫与朱庆馀的作品都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但杜甫更多地集中在社会现实与个人困境的对比上,而朱庆馀则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