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张景宣下第东归(归扬州觐省)

《送张景宣下第东归(归扬州觐省)》

时间: 2025-05-01 23:19:05

诗句

归省值花时,闲吟落第诗。

高情怜道在,公论觉才遗。

春雨连淮暗,私船过马迟。

离心可惆怅,为有入城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9:05

原文展示:

送张景宣下第东归(归扬州觐省) —— 朱庆馀

归省值花时,闲吟落第诗。
高情怜道在,公论觉才遗。
春雨连淮暗,私船过马迟。
离心可惆怅,为有入城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春花盛开的时节,送别张景宣回东边的故乡,心中感慨万千。他在落第后闲吟诗歌,虽然名落孙山,但他对友情和道义的珍惜依然高尚。春雨绵绵,淮水暗淡,私船行驶缓慢。虽然心中感到惆怅,但仍因即将入城而略感安慰。

注释:

  • 归省:返回家乡探访或省亲。
  • 闲吟:悠闲地吟唱。
  • 落第:指考试未能及格。
  • 高情:高尚的情感或品格。
  • 怜道:怜惜道义。
  • 公论:指社会的评价或看法。
  • 觉才遗:感觉自己的才华被忽视或错过。
  • 春雨连淮:春雨绵绵,淮河水面暗淡。
  • 私船:私人小船。
  • 离心:心中离愁别绪。
  • 入城期:进入城市的时机或日期。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高情怜道在”,传达了作者对道义的珍视,反映了唐代文人重情重义的精神。张景宣下第东归,象征着科举制度下的士人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才华的重视与对名利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擅长五言、七言诗,作品多以抒情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许多士人为了追求名利而奔波于仕途。朱庆馀以诗送别友人,表达对其落第的惋惜及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春花、春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诗人用“闲吟落第诗”自嘲落第之苦,却又不失高洁情怀,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哲思。在春雨的映衬下,江河的暗淡更显得愁苦,私船的慢行象征着人生旅途的艰辛与缓慢。诗的最后一句“为有入城期”则是对未来的期待,尽管心中惆怅,但仍有生活的希望和前进的动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省值花时:在花开时节,归乡探亲。
  • 闲吟落第诗:无所事事,吟诵自己落第的诗篇。
  • 高情怜道在:高尚的情操依然在,惋惜道义未被重视。
  • 公论觉才遗:社会舆论让人意识到自己的才华被忽略。
  • 春雨连淮暗:春天的雨水连绵,使淮河显得昏暗。
  • 私船过马迟:在马头上的私船行驶缓慢。
  • 离心可惆怅:心中离愁别绪难以释怀。
  • 为有入城期:但心中仍有即将入城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春雨暗示着忧愁的氛围。
  • 对仗:如“高情怜道在,公论觉才遗”形成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意象:春花、春雨、私船等意象,构建了诗的情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惋惜和对人生的思考。尽管名落孙山,但诗人依然保持高尚的情操和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唐代文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分析:

  • 春花:象征生机与希望。
  • 春雨:代表忧愁与思念。
  • 淮河:暗示人生的波折与困境。
  • 私船:象征个人命运的缓慢行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情”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情感
    • B. 高尚的情操
    • C. 社会评价
  2. “春雨连淮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忧伤
    • C. 平静
  3. 诗人对张景宣的感情是?

    • A. 陌生
    • B. 亲切
    • C. 冷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朱庆馀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是通过壮丽的景色展现历史沧桑,二者在风格和情感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唐代诗人多样的创作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似曾诗 三鸳鸯篇 牡丹佛手画幛七绝 兰州庄严寺 菊花石秋影砚铭 角声 除夕感怀 除夕感怀 题宋徽宗画鹰 潇湘晚景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纰软 千状万态 甲鱼 妣祖 面字旁的字 重纸累札 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比字旁的字 独鹤鸡群 平面角 钨钢 包含媪的词语有哪些 顺人者昌,逆人者亡 谷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包含思的词语有哪些 凤泊鸾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